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动态>一线校园 | 闻香识端午,巧手缝香囊——记城区小学“品味端午,传承文明”特别活动

一线校园 | 闻香识端午,巧手缝香囊——记城区小学“品味端午,传承文明”特别活动

发布时间:2022-05-17 点击数:9685
0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


“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五月俗称毒月,民间有缝制各式各样香囊的风俗。香囊又叫香袋、香球、花囊、容臭等,内装用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粉末,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端午节佩戴香囊,是华夏民族的古老习俗,有避邪驱瘟之意,又是对佩戴之人健康平安的期盼。



小小香囊,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城区小学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和《千字文》课题组的老师们充分挖掘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涵,邀请来自中医院的柳娇娜女士讲授制作香囊的香料知识,开展“品端午,识五香”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习俗文化。活动中,学生们不仅通过听、看、闻等方式认识了艾草、菖蒲、白芷、川芎、山奈、丁香公、佩兰、薄荷、白芍等中药香料,深入了解端午节佩戴香囊的习俗文化,还欣赏了传统的丝绣香囊、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以及金银累丝的、玉镂雕的、象牙的各种各样的香囊。



活动期间,钟显宏校长以“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寻小小香囊中蕴含着的科技密码,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学生心中种下传承劳动美德、坚守传统文化的种子。



授课结束后,老师们还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2022年版)》中关于“家居美化”日常生活劳动的学段目标,组织学生开展“巧手缝香囊”活动,参与简单的手工制作。老师演示后,一双双小巧手开始动手制作。孩子们从穿针引线、到一针一线将香囊缝合,做得像模像样。将近半个小时的工夫,一个个玲珑可爱、带着药香的粽形香囊在同学们手中制作而成。小小的香囊代表了孩子们对传统习俗文化的热爱,也是城区小学践行劳动教育富有实效的一个缩影。


甘艳副校长和孩子们一同亲手缝制香囊,将避邪驱瘟、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浓缩在小小香囊里。大家拿着亲手缝制的香囊,相互欣赏着各自的作品,脸上都露出了自豪喜悦的笑容。活动现场弥漫着的植物的天然清香,格外沁人心脾。



“时至端阳,赓续传统。” 城区小学“品味端午,传承文明”端午节系列活动还将继续开展。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了解,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陶冶情操的同时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在行动!

(编辑:李锡念)

◆来源:城区小学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