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县:对“证”下药破解不动产“登记难”
“摸着手心里的红本本,这悬了五年的心,总算彻底落地了!”近日,芦溪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事大厅里,业主李女士反复摩挲着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眼角的笑意藏不住满心的踏实。这本迟来的证书,不仅是房产的合法凭证,更是芦溪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民生实事撬动发展温度的生动注脚。
同样笑得眉眼弯弯的还有易女士。“房子住了三年,证却迟迟没着落,最揪心的就是孩子上学。每次去学校备案,都要翻出一堆购房合同、缴费凭证反复解释,夜里想起这事就辗转难眠。”如今,红本本攥在手里,孩子入学的手续顺顺利利办完,易女士终于能睡上安稳觉:“现在走在小区里都觉得踏实,这才是真正的‘安居’啊!”
易女士的烦恼,曾是那些被“办证难”困扰的群众心中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部分楼盘因开发商欠税、材料缺失等历史遗留问题,让业主陷入“住而无证”的困境:总证办理卡壳、全款发票开具受阻、契税缴纳无门,一道道“堵点”织成办证“死循环”。群众的心事,就是政府工作的“冲锋号”。一场以民为本的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攻坚战,在芦溪悄然打响。
01服务“沉下去”,政策春风暖民心
“以前是我们跑断腿问政策,现在是干部找上门送服务!”碧桂园小区的欧阳新华指着楼下的公告栏,上面贴着清晰的办证指南,还有工作人员现场答疑的身影。为打破“坐等群众上门”的传统模式,芦溪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组建专项服务小队,把政策讲台搬到居民楼下、小区院里。
一场场接地气的院坝会、一次次楼道间的贴心交流,工作人员用“大白话”拆解分户登记流程,对着“材料清单”逐条讲解,面对面回应“多久能办证”“缺材料怎么办”等关切。“不用跑部门、不用查攻略,在家门口就把所有问题问明白了!”居民们的疑问被一一解答,心头的迷雾也被这上门服务的暖流吹散。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工作人员更是主动上门采集信息、核对材料,让便民服务没有“死角”。
“清单化攻坚,闭环式推进,才能让群众少等一分钟、少跑一趟路。”芦溪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登记难”,县里为6个重点问题楼盘建立专属档案,楼栋分布、住户信息、产权状况一一厘清,形成“一户一档、底数清晰”的精细“作战地图”。
“周报送、月督查、不定期推进会”的工作机制,让每个问题都被盯住不放、一跟到底,完成一项销号一项,确保攻坚之路步步扎实。在办事大厅,“绿色通道”暖意融融:“一对一”帮办指导全程跟进,“一窗通办”整合分散业务,实现“一次受理、同步办理”,真正做到“即受即办、即办即走”。更让群众欣喜的是“交房即交证”新模式的全面推行,如今在芦溪,业主拿到新房钥匙的同时,就能领到不动产权证书,“住权与产权同步”的承诺,让安居更安心。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1406套房屋首次登记,碧桂园等项目64套房屋登记问题全部销号,化解率实现100%;150余户业主已顺利拿到分户不动产权证书,其余业主也正积极准备资料办理手续。
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最怕“单打独斗”。面对开发商欠税这一最大“拦路虎”,芦溪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主动联合税务、司法、住建等部门协同作战,这与全国范围内通过跨部门联动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实践一脉相承。他们创新推出“证缴分离”模式——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将业主办证权益与企业欠费责任彻底“脱钩”,不让群众为开发商的过错“买单”。
易女士的房产证,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为欠费企业定制差异化清欠计划,后续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缴费用,既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又守住了国有资产底线。针对部分项目材料缺失的问题,县里还探索“容缺办理”机制,在明确补报时限和责任主体的前提下,对非核心材料暂缺的项目先行办理登记,让“合规不缺位、办事不耽误”。多部门联动的“组合拳”,成功撬动了“税费未缴、证办不了”的死结,让堵了多年的办证路重新“通”了起来。
一本红本本,承载着千家期盼;一场攻坚战,彰显着为民初心。从“住而无证”的焦虑,到“证在手心不慌”的踏实,芦溪县以化解不动产登记难这一“小切口”,做好了民生实事的“大文章”。曾经的“办证难”逐步转化为群众满意的“安心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里不断升温。
“群众的心事在哪儿,我们的工作重点就在哪儿。”芦溪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彭国波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固化“清单化管理、跨部门联动、零距离服务”的有效经验,既全力攻坚剩余历史遗留问题,又源头防范新问题产生,让更多群众“手捧红本、心有底气”,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最温暖的民生力量。
(编辑:李锡念)
来源:今日芦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