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100”文化导师之乡村手账•荷尧采风丨荷尧镇: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走进荷尧镇,扑面而来的是产业发展的蓬勃气息。近日,全区通讯员齐聚于此,深入这座被萍水河与长平河环绕的活力小镇,开展实地采风。
在这里,我们见证了一场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从盘活闲置资源,到升级传统产业,再到打造特色品牌,荷尧镇正以清晰的“党建链”串起完整的“产业链”,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盘活闲置资源,筑牢产业根基
乡村振兴,首先要破解资源闲置与产业空白的难题。在荷尧镇荷尧村,一所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火烧桥小学,自2007年起便因生源减少而闲置。转机出现在2021年,荷尧村被列为市级“十四五”重点帮扶村。在市政府办牵头的驻村工作队帮扶下,荷尧镇组织启动“闲置资产盘活”行动。
2023年,在“三请三回”活动中,乡贤李久纯被党组织的实干精神所感动,带领技术团队返乡考察。仅用3个月,江西安隔拉装配式建筑科技产业园项目便成功签约。荷尧村创新采用“党员带头+土地入股”模式,依托区委组织部70万元扶持资金,盘活13亩闲置校舍用地,实现全区“三个第一”的突破:“村集体代建+企业租赁”合作模式、教育用地转仓储用地创新实践、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确权。
如今,这片曾经的废弃校舍已崛起为现代化产业园,2025年预计年产值达1.5亿元,为村集体创收近50万元,带动就业100余人。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荷尧镇用实践证明了党建引领下资源盘活的巨大潜力。
赋能传统产业,激活创新动力
在筑牢产业基础的同时,荷尧镇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扎根湘东28年的江西优选时代包装有限公司,正是党建引领传统产业焕新的典范。
2019年至2025年间,企业党员从3名发展至15名,其中80%为技术骨干和管理层。党组织成为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红色技术队”攻克工业机器人与物联网等关键技术,推动企业从“人工糊盒”向“智能智造”转型。在荷尧镇的“三大暖心举措”支持下,企业成功对接星巴克、好丽友等头部合作伙伴,获得超千万元政策补贴。
如今,企业已斩获60多项荣誉,2025年产值突破2亿元,带动就业500余人。旗下的欧拉数科开发的“在叁”智能管理系统,已帮助130余家企业完成数字化“问诊”。从“草根工厂”到“智造标杆”,优选时代的蜕变彰显了党建引领下传统产业的无限活力。
培育特色品牌,实现共同富裕
产业振兴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湘醴林食品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
2012年,企业从一间民房起步,年产值不足30万元。在党建赋能下,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区委组织部提供50万元扶持资金,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精选本地优质辣椒与天然香料,结合优选时代设计的创意包装,湘醴林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辣味食品品牌。
通过“党组织直播带货+网红助力”模式,企业创下3分钟售罄1000单的纪录。到2025年,已成长为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带动就业100余人。通过村民种植辣椒、养殖麻鸭,企业定向收购,实现人均增收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20万元。一颗小辣椒,真正酿出了共同富裕的“幸福味”。
从闲置资源的盘活,到传统产业的升级,再到特色品牌的培育,荷尧镇用实践印证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党组织是“定盘星”,把握发展方向;企业是“生力军”,注入市场活力;村民是“主力军”,共享发展成果。三者同频共振,正是荷尧镇产业振兴的“红色密码”。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荷尧镇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描绘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
(编辑:李锡念) 来源:荷尧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