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一线见闻丨宣风生态果林里的绿色振兴密码
近日,记者走进宣风镇竹垣村的亿利葡萄柚种植基地,金黄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游客提着果篮穿梭林间体验采摘野趣,果农们娴熟地采摘、称重、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片昔日的普通果园,如今凭借“生态种植+田园体验”的创新模式,正成为芦溪践行农业绿色转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注脚,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描绘的乡村发展蓝图,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基地的葡萄柚为何能俘获众多游客的味蕾?答案在于其甘甜自然、汁水充盈的出众品质。这背后,是一场名为“水肥一体+生态有机肥”的绿色农业变革。
为兼顾环境保护与果实品质,基地创新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巧妙地将当地养殖产业产生的猪粪与蔬菜基地、菇棚的菜菇水“变废为宝”。这些原料经过科学发酵后,被调配成营养均衡的有机水肥。随后,通过铺设在地表的管道网络,这些生态养料被精准、均匀地输送到每一棵果树的根系。
“我们这里采用水肥一体的施肥方式,发酵后的猪粪、菜菇水,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果树下。这样不仅能避免肥料浪费,节省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能改善土壤,让果树吸收更天然的养分。种出来的果子品质更高,味道甘甜自然,真正实现了环保和果实品质的双赢。”基地负责人黄彩君向记者介绍道。
这一绿色种植模式,既孕育出舌尖上的自然本味,更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增收的双向共赢。基地创新性地对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把原本可能引发面源污染的 “废料” 转化为滋养果树的“养料”,不仅构建起闭环生态循环体系,更从源头减轻了环境负担,为葡萄柚的优质生长筑牢了生态根基。
来自萍乡的苏女士是基地的常客,每年都会专程来此采摘。她笑着说,一进果园就被清新的果香包裹,孩子能在林间尽情玩耍,柚子的口感更让她惊喜,水分充足、甜而不腻,风味比市面上的普通柚子独特得多,这次特意摘了好几箱,想带回去让朋友也尝尝这地道的“宣风味道”。
正是依托“优质鲜果+田园采摘”的特色模式,基地成功激活了乡村旅游市场。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有人为寻觅一口自然清甜的果香,有人为享受亲手采摘的野趣与惬意,而这份对生态与体验的认可,也让绿色种植的生态价值,进一步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发展动能。
如今,宣风镇葡萄柚种植基地的成功实践,为当地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旅融合提供了一个生动范本。一颗颗金色的葡萄柚,不仅甜了游客的舌尖,富了果农的口袋,更照亮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编辑:李锡念) 来源:今日芦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