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老人意外受伤后牙齿“跑”进支气管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凭“镜”之力上演救援接力
生活中难免遇到意外,但65岁的杨大爷(化名)遭遇的这场意外,简直让人捏一把汗——从7米高处不慎坠落,不仅头面部和全身多处受伤出血,嘴里还不停吐血,更危险的是,一颗牙齿居然“跑”进了支气管,差点酿成大祸。好在市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晓云、副主任吴军介入团队凭借精湛的支气管镜技术,成功将这颗“调皮”的牙齿取了出来,减少了杨大爷在恢复路上的风险。
意外突发 紧急入院
事情发生得十分突然,杨大爷坠落后很快被救护车紧急送入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入院后,接诊医护紧急为他做了全面检查,胸部CT显示:右下支气管异物堵塞,伴随右中下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结合杨大爷口腔吐血的情况,经多学科紧急会诊后推测,这个异物很可能是脱落的牙齿,并建议立即给杨大爷行床旁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被牙齿堵塞 “镜”显神通
要知道,支气管被异物堵塞可不是小事,又因杨大爷多发伤,病情危急,这一颗小小的牙齿甚至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
市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郭晓云、副主任吴军介入团队,为患者行床旁支气管镜检查,电子支气管镜沿着气管插管导管进入气道,予利多卡因实施气道表面麻醉后,吸净气道内的痰液,为后续操作扫清障碍。很快,支气管镜到达了右肺下叶,在右肺下叶基底段开口处,果然发现了那颗牙齿!
可取出牙齿的过程并不顺利。只见,呼吸科介入团队先用内窥镜专用异物钳尝试夹取,好不容易夹住取出来,但在向上提取的过程中,牙齿因为表面光滑掉了下去;接着,又换予网囊套取,还是差一点点。关键时刻,介入团队并没有慌乱,迅速调整方案,改用圈套器对牙齿进行精准圈套。这一步考验的不仅是技术,还有耐心和手眼协调能力,只见圈套器稳稳地套住牙齿,终于成功将这颗“顽固”的牙齿取了出来。整个操作过程,杨大爷的生命体征一直保持平稳,没有出现出血、气道痉挛等并发症。当看到那颗被取出来的牙齿时,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
这次惊险的经历,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支气管镜技术的神奇。它就像一双“会拐弯的手”,能深入人体气道这个狭窄又复杂的空间,精准找到异物并安全取出,避免了开胸手术带来的大创伤,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而呼吸科介入团队在取异物过程中面对突发状况不慌不忙,灵活调整方案,最终成功取牙也是靠多年的经验积累和过硬的业务能力。
这个案例也提醒大家,如果不幸遇到意外受伤时,除了关注明显的伤口,还要留意是否有异物进入体内的可能。如今先进的支气管镜技术和医生的精湛医术,无疑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扫清了障碍,它们如同坚实的后盾,守护着每一个生命的健康与希望。
专家介绍
何芳志 主任医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业务主任
江西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睡眠医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介入内镜学组副组长、萍乡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炎、支气管扩张、矽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支气管镜、肺功能仪、无创呼吸机的操作。
专家坐诊时间及诊室:每周三上午,门诊大楼3楼322室。

郭晓云 副主任医师,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介入内镜学组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擅长:呼吸科常见疾病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重症肺炎、胸腔积液等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支气管镜、呼吸机的操作。
吴军 副主任医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呼吸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呼吸慢病管理与康复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先后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修。
擅长:诊治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病人的救治,熟练掌握气管镜检查及镜下各种治疗。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