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十四五”】青山镇:田间地头传党音 服务群众“零距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乡村振兴指路,青山镇会全力帮助对接技术资源、拓宽销售渠道,让大家种得放心、卖得省心,把盆景产业做成增收致富的好路子!”近日,在江西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高枧村友邻盆景种植基地,青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理论宣讲团成员黄乐明结合盆景产业发展,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这场别开生面的“周五田间移动课堂”,紧密结合农户生产生活,用接地气的语言,让全会精神走进田间地头、扎根群众心中。
以人民为中心,让理论扎根基层土壤。近年来,青山镇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破基层理论宣讲单向灌输、固定阵地的传统模式,创新打造“周五田间移动课堂”宣讲品牌,聚焦“理论+政策讲解”“理论+便民服务”“理论+文艺宣讲”三大维度,将沃野当讲台、以民需为导向,把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与实用技术、便民服务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宣讲零距离、服务实打实、干群心连心”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理论宣讲既有“高度”更有“温度”,既有“党味”更有“趣味”。
“爷爷常说,咱们共产党人的根在群众里,革命年代他把家里的东西都捐了出去支援革命,还常念叨‘等解放了,人人都有饭吃,就不用操心这些了’。如今政策这么好,咱们更要传承他‘自立’的家风,靠双手把日子过红火!”革命先烈高自立的曾孙媳曾继华,是宣讲团里最受欢迎的“红色讲解员”。每次宣讲,她都会讲述高自立同志在革命根据地勤俭节约办事业、扎根群众解难题的故事,还结合村里的产业发展、家风建设实例,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让红色基因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这种“有故事、有温度、有共鸣”的宣讲,不仅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更激发群众传承红色血脉、建设家乡的热情,让宣讲更具民心穿透力。
为让抽象理论更好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生动实践,青山镇深挖本土人才资源,组建由党员干部、烈士后人、乡土能人、致富带头人等组成的“田间移动麦”百人宣讲团。这支队伍穿梭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学校社区,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除曾继华这样的“红色讲解员”外,年轻宣讲员还化身“说唱达人”,将反对高价彩礼、倡导勤俭节约等内容改编成RAP歌曲《高价彩礼我要diss你》,在村头广场激情开唱,让宣讲焕发生机活力,形成老中青各展所长、宣讲形式丰富多样的生动格局。
“群众点单、宣讲团接单”的靶向服务模式,让“田间课堂”的生命力持续迸发。不久前,宣讲团在开展活动时,有社区居民反映“村口小路没路灯,晚上出行不安全”。宣讲团现场收集诉求后,当天便转交镇城建办,仅用一周时间,路灯就安装到位,村民夜间散步再也不用摸黑。
这样的“点单服务”在青山镇已成常态。群众可通过线上平台或村民小组长,将政策解读需求、生产生活难题“点单”上报,宣讲团精准“配菜”开展定制化宣讲与服务。依托这一模式,青山镇构建“宣讲+民情”双轨融合机制,鼓励群众在聆听宣讲时主动提出急难愁盼,宣讲团现场收集后转交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今年以来,通过“田间课堂”累计收集并推动解决、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石凳安装、路灯维修等民生实事60余件,真正实现“宣讲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从固定阵地到流动课堂,青山镇“周五田间移动课堂”用质朴乡音传递党的声音,用贴心服务解决群众难题。如今,这支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宣讲队伍,正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幅“理论扎根田间、服务精准滴灌、干群同心奋进”的基层治理新图景,在青山镇徐徐展开。
(编辑:李锡念) 来源:青山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