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撷英!“四个100”文化导师之乡村手账·麻山采风活动优秀作品评选会召开
秋意渐浓,硕果盈枝。10月15日,“四个100”文化导师之乡村手账・麻山采风活动优秀作品评选会在区融媒体中心举行。省级文化导师李薇与全区各乡镇(街道)宣传委员、骨干通讯员齐聚一堂,共同审阅、点评麻山镇横岗村和善洲村采风活动的创作成果。

评片会现场,19篇凝结着基层通讯员观察与思考的作品依次呈现:从《五分钟集齐五十人!》的志愿服务速写,到《一颗板栗觉醒》引发的产业深思,再到《土特产变网红货》的直播故事还原……笔触之下,麻山镇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生动实践被娓娓道来,乡村发展的“密码”在交流碰撞中逐渐清晰。
笔尖下的振兴图景:
从“田间地头”到“字里行间”
“摆进厨房是实用器、放在博古架是小景致——咱善洲村的手工瓷,每一件都带着山里的匠心!”白竺乡通讯员胡凌枫的作品《“土特产”变“网红货”:善洲村的直播故事与乡村发展密码》以细腻的笔触将现场众人拉回月前的电商直播间。作品不仅再现了“瓷器出山”的热闹场景,更深入挖掘了从“不会播”到“卖断货”背后,村支书何福带领村民“闯网路”、学经验的艰辛历程。
区委社工部通讯员张宇晨的《五分钟集齐五十人!这支志愿服务队为何能实现“速集结”?》,则以一场清晨的“接龙报名”开场,将横岗村百人志愿服务队的活力与高效展现得淋漓尽致。作品通过“基础型—骨干型—技能型”志愿者的分层叙事,刻画了老党员赖美兰的温暖坚守、牵头人文波的统筹智慧、选调生杨筱轩的技术赋能,清晰揭示了志愿服务成为基层“柔性治理”温暖底色的内在逻辑。
腊市镇通讯员钟依玲的《一颗板栗的觉醒:当手机屏幕成为新田埂》,则从麻山镇横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文敏与一位卖板栗老人的偶遇切入,深情回顾了横岗村电商从“被动试水”到“主动作为”的转折点。作品在肯定村播赋能乡村的同时,也以冷静的笔触剖析了行业面临的低价竞争、品质隐忧与运营短板,体现了通讯员的深入思考。
点评声中的精准把脉:
在“点赞”与“拍砖”间淬炼真功
“这篇稿件选题准、切口小、故事活,人物的形象立起来了!”“这个标题有吸引力,但内文可以更精炼,增强新闻感。”“导语部分设计巧妙,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点评环节,评委们从专业视角对作品逐一剖析,既有对亮点的肯定,也有对不足的直言。

评委们认为,本次采风作品生动展现了麻山镇在产业振兴、人才回流、文化赋能、治理有效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做到了“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他们提出,优秀的基层新闻报道,既要“身入”基层,捕捉鲜活动人的场景细节,更要“心到”基层,洞察现象背后的深层意义与发展逻辑。“通讯员不仅是记录者,更应该是思考者。要用发现的眼光,找到那些最能代表乡村变革的‘金钥匙’。”

新征程上的号角:
让湘东故事“声”入人心
一次深入的采风,是一次能力的淬炼;一场真诚的评片,是一次方向的校准。与会通讯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升“四力”,让手中的笔和镜头,真正成为描绘湘东振兴画卷的得力工具,让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湘东故事,跃然纸上,“声”入人心,远播四方。
据悉,本次评选会经过评委们的仔细评分和比对之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共六篇优秀作品。之后,区融媒体中心将对这些优秀作品进行进一步打磨,并通过“湘东发布”系列平台及上级媒体进行集中推送和推荐。期待全区通讯员队伍以此为新起点,推出更多“带露珠、冒热气、有思想”的新闻作品,用心用情讲好湘东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
(编辑:李锡念) 来源:湘东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