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100”文化导师之乡村手账•麻山采风丨麻山电商 零差价的“守桥”人
“要是为了赚钱,我早跟着贩子去收鱼了,哪用天天泡在鱼塘边调试直播设备?”横岗村党总支书记文敏的一句话,道破了麻山镇村干部“搭桥”的核心逻辑——他们的账本上,从来没有“中间商差价”这一栏,只有“村民增收”“集体壮大”两笔民生账。
透明账本 晒出来的信任
2023年首次筹备鲜鱼直播时,有村民私下嘀咕:“书记帮着卖鱼,会不会从中抽成?”文敏干脆把收购价、快递费、平台佣金一笔笔算在村委会公告栏上。直播收入扣除必要成本后,分毫不差打给养鱼户。村民们以前挑担赶集,10斤鱼赚不到20块;现在直播直销,同样的鱼能多赚30块,这差价得让村民自己揣兜里。文敏说,“村干部要是赚了这份钱,不仅寒了村民的心,往后再推电商、搞合作,谁还愿意信?”
跨界学习 逼出来的主播
连山村党总支书记何福对此深有体会。2024年9月,麻山镇阳光玫瑰葡萄丰收却愁销路,何福主动加入“村支书直播战队”,跟着文敏从零学起直播技巧。“第一次面对镜头浑身发僵,可一想到果农可能要亏本,就逼着自己练。”他连续10天连轴转,助力全镇卖出10万斤葡萄。有果农提出给销售提成,他当场拒绝:“你们多赚一分,比给我任何好处都强。”
共富逻辑 织起来的网络
在麻山镇,村干部的搭桥从来不是单次帮忙。文敏花3个月对接中国电信建成千兆网络;何福联系萍乡学院免费培训村民;14个村联合运营时,有村干部提议按销售额提取1%运营经费,立刻被否决:一旦提了,抱团发展就散了。如今,靠着零差价攒下的信任,麻山镇电商基地已整合7家实体、6个平台,村支书联盟直播带动销售额突破1800万元,没有一起利益纠纷。
初心账本 民生里的政绩
文敏的手机里存着一份特殊的“账本”:村民年收入从3万涨到5万,篾匠文大爷月收入突破5000元,10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何福则习惯在笔记本上记录农户的需求:“李婶家柚子需包装升级”“王大叔想学习直播技巧”。当千万粉丝主播“小飞哥”提出要给村干部付“对接费”时,文敏婉拒了:“你把收购价再给村民提一点,比给我们钱强。”何福面对企业的“合作分成”邀请,同样直言:“分成不如降点物流费,让村民多省点成本。”
暮色中的麻山镇
村播们正忙着
调试新进的跨境电商设备
在果园研究葡萄种植技术
在检验土特产的产品质量
……
他们不赚一分差价
却用一次次搭桥
搭起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编辑:李锡念) 来源:排上镇 通讯员 邬紫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