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六大工程”•首善之区篇】让“陌邻”变“睦邻”!白源街这样凝聚“邻聚力”
为破解现代社区治理中“毗邻而居却形同陌路”的难题,今年来,白源街将党建引领作为核心驱动力,系统推进“熟人社区”建设,成功地实现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的转变。
▲利用小区广场开展屋场贴心会
▲举办“喜迎中秋,欢度国庆”活动
“一个共识”的凝聚。白源街将凝聚“共识”置于首位,以新村社区为试点,着力打造一批居民愿意来、喜欢待、能交流的公共平台。一方面,升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集议事、活动、服务于一体的“居民会客厅”,设置阅览角、茶话区等功能区。另一方面,巧妙利用小区广场、单元楼道、物业大厅等“金边银角”,打造“睦邻空间”,配备休闲设施,让居民在便民服务中自然相遇、交流。同时,围绕“传统节日+日常主题”双线举办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居民“黏”性增强,“远亲不如近邻”的共识深入人心。
▲新长征巡防队
▲妈妈帮帮团参加志愿活动
“两种实践”的碰撞。针对老旧小区与新建小区,街道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探索差异化治理路径。老旧小区居住者多为白源矿下岗职工及其亲属,工作重点在于“激活”与“赋能”,街道充分挖掘小区“老熟人”,组建“妈妈帮帮团”“新长征巡防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其面子熟、好说话的优势,引导更多居民支持并参与社区治理;新建小区居民隐私和独立意识强,核心任务是“破冰”与“建序”,街道便着重开展“迎新入户”活动,巧设“同趣会”,重点培育基于兴趣的社群,打造“友邻集市”“友邻运动会”等公共项目,促进居民从线上交流转为线下互动。
▲开展友邻茶话会
▲开展公益便民服务活动
“三项机制”的融合。街道探索建立以“熟人”“熟事”“熟识”为主要内容的“三熟机制”。建立“熟人”治理模式,推行“1 + 20”结对模式,选出热心居民担任“兼职网格员”,全覆盖联系居民,传递温暖、收集诉求。构建“熟事”商议机制,线上依托“360智慧平台”、线下推行“友邻茶话会”,邀请居民围绕“关键小事”共商共议,解决公共建设难题。打造“熟识”服务品牌,广泛发掘社区内的“隐藏高手”和“热心肠”,组建“邻里服务团”,选出“邻里能人”,涵盖多领域常态化上门服务,全力打造友好型熟人社区。
让邻里找回“烟火气”,让社区充满“人情味”,白源街正在全力构建兼具韧性与温度的社区共同体,以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社区生态,绘就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崭新画卷。
(编辑:李锡念)
来源:白源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