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动态>“味”浓情厚!探寻芦溪烟火新活力

“味”浓情厚!探寻芦溪烟火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10-09 点击数:11572
0
编者按

一品芦溪绘发展画卷,滋滋有味贺国庆华章。国庆期间,为全景展现芦溪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迹与丰硕成果,芦溪县融媒体中心特推出《一品芦溪 滋滋有味》主题系列报道,循着“一、品、芦、溪、滋、滋、有、味”八字脉络,一日一字深掘一域,一域一景勾勒发展轮廓,带您解锁芦溪的独特气韵,于光影故事中读懂城市成长肌理,在字里行间感受每一寸土地的醇厚滋味,共同触摸芦溪蓬勃向上的发展希望。




今天带你走进第八期

感受“味”字里面

芦溪烟火的无限活力

↓↓↓↓


浓情厚

探寻芦溪烟火里的新活力

暖味藏着邻里的温,鲜味裹着匠心的诚,闹味漾着烟火的活,红味凝着传承的重,丰味满着丰收的甜。芦溪这座赣西小城,从不是冰冷的风景坐标,而是以“味”为纽带、以“情”为内核的温暖归处。这份“味”浓情厚的日常,正在烟火升腾处、岁月流转间,悄悄点亮小城的新活力,让每一个走进芦溪的人,都能循着味道触到市井的温度,品到时光的深情。



NO.01

“味”暖润心

人情暖意浸日常



芦溪的暖,是“润”透人心的寻常日常,没有刻意客套,只有邻里间自然淌出的关怀。清晨巷口,递上一把沾着田垄露水的青菜,一句“刚摘的,尝尝鲜”熨帖心尖;深夜街角,店主为晚归人多留一盏暖灯,笑着说“慢点走,灯给你亮着”;孩童不慎走失,整条街的街坊放下活计分头找,嘴里念叨“别慌,咱们一起寻”。这些细碎瞬间没有惊天壮举,却满是芦溪人朴实的情意,让寻味的旅程刚启程,就浸满了暖。

26位“中国好人”、23位“江西好人”,更让这份暖味添了沉甸甸的分量。康宏军踏雪千里捐肾救弟,奔波的路上浸满手足情;饶小亚廿载照料病弱家人,瘦弱的肩膀扛起家的责任;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小清,守着特殊儿童二十余载,为折翼天使筑就疼惜的守护巢。春雨里有人撑伞送迷路老人回家,伞下遮着陌生人的善意;盛夏里社区志愿者为独居老人代购药品、扫屋子,忙碌身影藏着关爱;街头便利店、小吃铺设起“爱心雨伞角”,环卫工人接过热茶水时,暖的不只是手,更是心。这份藏在街巷的暖味,让寻味的脚步愈发从容。



“NO.02

“味”鲜勾魂

舌尖烟火藏匠心




芦溪的鲜,是“勾”住味蕾的独特风味,从不是简单的味觉刺激,而是裹着“匠心情”与“乡土情”的馈赠。

清晨街头,炒粉香最先勾住寻味的脚步。上好米粉加上鲜骨慢熬三小时的辣汤,再配嫩得掐出水的青菜、新鲜剁好的肉丝,大火翻炒时“滋啦”一声,满街香气勾着人走不动道。嗦一口,鲜辣裹着米香,更裹着芦溪人对“早餐”的认真。正餐桌上,芦溪小炒肉是“必选项”:选本地土猪五花肉,肥瘦相间带着土香;辣椒要本地鲜红椒,辣得够劲却不呛喉;大火爆炒时,油脂焦香与辣椒鲜辣缠在一起,汤汁浓稠得能挂在筷子上。拌米饭吃,一口下去满是满足,这是芦溪人对“家常菜”的深情。南坑鹅肉的紧实、宣风板鸭的鲜香、新泉豆腐的软嫩,亦是寻味路上的惊喜。南坑鹅散养山间,吃青草、饮山泉,养足时日才够紧实;宣风板鸭选秋冬肥鸭,经腌制、晾晒等古法工序,少一步都失了鲜香;新泉豆腐用富硒豆子、大安山泉,按老手艺点制,软嫩得能掐出汁。每一口鲜味,都是芦溪人对乡土的念,也让舌尖的寻味之旅愈发丰盈。



NO.03

“味”闹燃街

街巷活力溢烟火



芦溪的闹,是“燃”遍街巷的鲜活生机,从不是刻意的喧哗,而是从日常里长出来的活力。

漫时区商业综合体的热闹最动人,没有冰冷的商业气,只有商户与顾客的温情互动。服装店老板笑着唤熟客:“上次你瞅的那件,新到了浅杏色”;小吃铺老板娘记着老口味:“还来少辣多醋,加个流心荷包蛋?”;顾客拎着购物袋慢悠悠走,偶尔在中庭促销台前驻足,跟摊主聊两句家常。热闹里满是烟火情,让寻味的间隙也浸着生活气。

社区广场的傍晚,活力挡都挡不住。广场舞音乐准时响,阿姨们穿统一舞服,踩着节奏摆腰抬臂,笑纹里都透着朝气;一旁长椅上,老人们凑在一起,从家常聊到小城新貌,偶尔跟着音乐轻晃脑袋;年轻人陪长辈来,有的帮递水,有的拿手机拍视频,嘴里夸“妈,你跳得真好”。这寻常场景里没有疏离,只有人与人的亲近,让寻味的旅程多了份烟火暖。夜色渐深,街角夜宵摊成了寻味夜生活的“终点站”。炒粉、烧烤、麻辣烫的摊子前围满食客,有下班的年轻人、约聊的朋友、带娃的夫妻。油锅“滋滋”腾白雾,香味裹着笑声飘远,有人喊“老板,再加两串烤肠”,回应声“好嘞”脆生生的。这份藏在夜色里的闹味,让寻味的旅程在热闹中落下温柔的帷幕。



NO.04

“味”红铸魂

岁月初心传薪火






芦溪的红,是“铸”入血脉的精神传承,每一处红色印记,都藏着岁月的初心,等着寻味者触摸历史的温度。

走进卢德铭纪念馆,老照片里的烽火、旧物件上的痕迹,静静讲着先烈的英勇;王麓水纪念馆里,斑驳钢笔、泛黄手稿,藏着烈士的热血初心;红军学校旧址,斑驳墙上“为革命奋斗”的标语仍鲜亮,木质课桌椅、简陋训练器材,见证着当年红军对知识的渴求、对信仰的坚守。更田宿营地藏着军民暖忆:红军宿营不扰百姓,还帮着挑水锄地,这份情意代代传;李德才事迹展示馆,还原了他勇立船头、突破天险的壮举,让红色精神看得见、摸得着。每一处都满是“传承情”,让红色寻味之旅愈发厚重。



NO.05

“味”丰载喜

丰收浓情迸发乡村活力



芦溪的丰,是“载”满喜悦的田野馈赠,藏在稻田、果园、农家小院里,等着寻味者共享这份甜。

稻田里的丰收最动人。金黄稻谷装进粮袋,堆在田埂上,全是丰收的甜香。果园里更是甜香满溢,葡萄架上,紫的、绿的串儿垂着,一捏就渗汁;柚子树上,金黄果子压弯枝,凑近能闻见蜜香;百香果藤蔓上,紫褐色果实缀满枝,切开后果香扑满脸;猕猴桃园里,毛茸茸的果子挂着,熟了的软糯又甜。每一口鲜果,都是田野对寻味者的赠礼。田间地头,南瓜、红薯也赶着“丰收约会”。金黄南瓜躺田垄,像一个个小灯笼;红薯刚从土里挖出来,沾着泥香,农户说“蒸着粉、烤着甜,小时候就馋这口”。农家小院的角落,晒着刚收的豆子、辣椒,红的、黄的、绿的,成了秋日里最艳的景,满是丰收的满足。这份藏在乡村里的丰味,让寻味之旅满是踏实的幸福。



袁水仍潺潺绕郭,秋风还带满街香。芦溪的“味浓情厚”,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藏在街头巷尾、田野山间的日常,是暖里的温、鲜里的诚、闹里的活、红里的重、丰里的甜。这场寻味之旅,寻到的不只是舌尖的美味、街巷的热闹,更是小城的温度与深情。

(编辑:李锡念)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宣风镇、银河镇、张佳坊乡、王强、吴霞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