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动态>一块老月饼,一缕乡愁味!手工匠心让 “老味新生”

一块老月饼,一缕乡愁味!手工匠心让 “老味新生”

发布时间:2025-09-25 点击数:12584
0

中秋将至

走进上栗县长平乡的长平里老街

“老月饼”“挂面”等字样的招牌沿街林立



前后厅堂之间

居民们一边招呼往来顾客

一边赶制月饼订单

空气里弥漫着甜暖的香气


图片


      在上栗县福瑞食品厂见到了负责人江波,他正手法娴熟地擀着面皮,而一旁的几位师傅正默契配合制作月饼。“机器打完面,还得靠人工反复揉搓,面才‘喧腾’。”江波说。和好的面取一部分面做油酥,余下的面饧好做皮——这是解锁老月饼地道风味的密码。


今年49岁的江波,外出学艺多年,专攻月饼等传统点心制作。返乡后,他从家庭小作坊起步,历经30多年的坚守与打磨,如今他的食品厂已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老招牌。


图片

“长平老月饼的独特,全靠手上功夫。” 江波介绍,每一步都依赖老师傅的手感与经验,机器难以复刻那细微的温度与力道。正因如此,长平老月饼皮薄馅厚、软糯香甜,油而不腻、甜而不齁,成为许多人记忆里最地道的中秋味。


地道传统风味

赢得了八方食客的青睐


说话间,几名从萍乡市区慕名而来的顾客走进店里:“这葱油月饼实在香!麻烦帮我用礼盒装20斤,带回去给亲戚都尝尝。”这样的场景,近期在老街不断上演。



如今,江波的月饼已有葱油、五仁、山茶油等多种口味,价格每斤12元至50元之间,主要销往萍乡、长沙、浏阳等地。“一个月下来能卖几万斤,客源很稳定。”除了月饼,他还顺应市场,制作月亮粑、法饼、冻米糖等传统食品,实现全年不间断经营。


小月饼背后

是大产业的愿景


近年来,长平乡聚力打造“特色美食之乡”,一方面培优做大黑山羊、百香果、金兰柚等种养农业产业,另一方面推进手工食品小作坊提升改造和规范化管理,引导传统美食走出乡野、走向未来。全乡已有手工食品厂(小作坊)67家,年销售老月饼、挂面等产品8000余万元,带动1200余人就业


图片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长平乡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整合资源,建立手工食品产业党建联盟服务中心,构建‘1+1+2+N’产业发展体系,打造集中产销区,进一步推动传统美食产业提质增效。


一块老月饼

传承的是技艺、留住的是乡味

带动的是产业、温暖的是人心



在长平乡

越来越多像江波这样的手艺人

正用坚持与匠心

擦亮传统美食的金字招牌

让老味道飘得更远、更久

(编辑:李锡念)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欧阳林、谢志豪、廖雨露(实习)、萍乡日报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