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县余善友:乡土间的助农“领路人”
在乡间的田间地头,他弯腰察看作物长势,指尖沾满泥土;在明亮的直播间里,他举着新鲜农货,声音略带沙哑却满是热忱。从守护乡亲健康的乡村医生,到带领农户闯市场的直播助农先锋,县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余善友,用三十余年的乡土坚守,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书写下一名共产党员的助农答卷。
直播助农,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2023年9月7日午后,新泉乡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正热闹开课,余善友的手机突然响起。“余书记,救救我的果园!”电话那头,果农易耀正的声音带着焦急,“2万多斤巨峰葡萄已经干烂在地里,损失近20万,还有1万多斤阳光玫瑰等着卖,再卖不出去,剩下的10多万也要打水漂了!”
“大家看,这葡萄甜得很,但要是烂在地里,果农的心比黄连还苦!”直播间里,余善友拿起一串葡萄对着屏幕,轻轻剥开果皮露出晶莹的果肉进行展示,他的话语没有华丽辞藻,却透着真心,网友们的订单渐渐多了起来——“拍两箱支持果农”“看着就新鲜,我要五斤”。当地政府得知消息后,也主动帮忙对接物流,原本滞销的葡萄,当天就卖光了。
“哪里群众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余善友立刻将培训工作交接妥当,驱车直奔新泉果园。看着一串串饱满的阳光玫瑰挂在枝头,余善友心里清楚,这是果农最后的希望。他当即拨通了电商团队电话:“赶紧来果园,咱们开直播!”很快,直播团队赶到,有人架起设备拍摄葡萄采摘实况,有人在葡萄架下搭起直播间。余善友带着主播亲自上场,一边展示葡萄的晶莹多汁,一边讲述果农的困境:“这些葡萄甜在嘴里,要是烂在地里,就苦在心里了!”真诚的话语打动了网友,订单不断涌来。
当10多万元交到易耀正手上时,他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场助农行动,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给了果农坚持下去的信心,而余善友和团队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担当。
壮大队伍,激发人才源头活水
“乡村不缺好米好果,缺的是会吆喝的人;年轻人想返乡创业,却总找不到门路。”这是余善友扎根乡村多年,摸透的发展“痛点”。为了让乡土好货走出大山,破解乡村发展难题,他创新实施了由支部共建引领的“三个100”计划:培育100名乡村电商主播、开展100场助农直播、推广100款乡土特色产品。“支部共建能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让培育主播、助农直播更有组织力,才能真正帮好货‘走出去’。”余善友说道。
计划落地时,他先牵头组建“助农直播”爱心队,挨村走访挑选有热情、有能力的村民加入;又一次次对接江西农业大学等高校,争取到专业师资开设电商培训课程。“高校有专业资源,我们有田间地头的实践平台,双方合作能让学员既懂理论又会实操,学完就能用。”余善友介绍道。
这些举措让许多人受益,目前已成功培养100多名电商主播和13名乡土人才,57名大学生在他的助力下成功返乡创业。来自偏远山村的电商主播辛珍萍说:“余会长不仅教我们技能,还帮我们对接资源,看着自己能为村里做贡献,特别自豪,他的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直播助农实现价值,看到大学生在乡村闯出自己的一片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余善友欣慰地说。这些培育出的“新农人”,正成为破解乡村“人才荒”的重要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赛场争先,实干捧回助农奖杯
2024年9月,湘赣边第四届乡村振兴人才集训暨直播电商创新创业活动拉开帷幕,余善友带着协会团队报名参赛。为了拿出好成绩,他们提前一个月开启“魔鬼训练”。每天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就扛着设备钻进田间,捕捉蔬菜、水果最鲜活的生长瞬间;白天在仓库里反复打磨解说词,一个词、一句话地抠细节;深夜的会议室里,灯光总是亮到很晚,大家围坐在一起改直播脚本。有一回,为了优化一个产品的解说话术,团队讨论到凌晨三点。余善友的嗓子早已沙哑,却还是总说:“再想想,再改改。”
2024年9月29日决赛当天,余善友提前三小时赶到赛场,逐一检查设备、核对样品,生怕出一点差错。当主持人宣布“一等奖——余善友团队”时,队员们激动地围过来,把奖杯递到他手中。这场夺冠,不仅是对团队日夜苦练的回报,更印证了余善友常说的那一句话:“助农没有捷径,踏踏实实干,把每颗果实的故事讲进人心,就没有卖不出去的好东西。”
如今,余善友依然奔忙在助农路上,有时在田间帮农户解决种植难题,有时在直播间为乡土好货吆喝,有时在培训班里教年轻人创业技能。他说,只要乡亲们需要,我就会一直做下去,做乡村振兴路上最踏实的“领路人”。
(编辑:李锡念)
来源: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