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县:当服务扎根泥土 民心自会开花
位于赣湘两省四市八县交汇处的上栗县,素有“花炮故里”美誉,是江西的“西大门”。近年来,面对花炮产业转型期间风险交织、社会矛盾突出的挑战,上栗县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自治固本、德治教化、智治支撑、心治培元为核心,探索出一条以情动人、以智赋能的社会治理新路径。
2008年,针对转型期的矛盾突出的问题,上栗县首创“群众贴心人”制度,选派1284名干部回到出生地,利用乡情、亲情、友情资源化解纠纷。这一举措源于基层治理的深刻洞察:干部在自家村里调解,乡邻们总要给三分薄面。桐木镇城冲村的一场险些酿成群体械斗的冲突,便由“贴心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冯光山及时调解,促成双方和解。村党支部书记肖卫感慨:“多亏老冯,不然真要闹出大事情。”这不仅是个人智慧的体现,更是上栗县以情治心的生动实践。
“群众贴心人”制度实施以来,上栗县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探索和深化工作机制。2011年实行“五入结亲”,明确工作网络;2016年通过基层党员“认领新身份”和“1+N”联户全覆盖,队伍扩充至万余人;2017年“三请三回”吸引优秀人士助力乡村;2018年“屋场贴心会”打通服务基层最后堵点;2019年“包村长”制完善组织体系;2022年构建贴心小组工作机制和智慧服务平台。如今,2496名贴心小组长活跃一线,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激活了社会管理的“神经末梢”。
高山村作为赣湘边界的典范,先后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西省十大和谐村庄”等荣誉,其治理密码源于边界协同。202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为赣湘边界治理注入新活力。2022年8月,上栗县与浏阳市等赣湘6县(市、区)签订《湘赣边区域基层社会治理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高山村与毗邻的湖南李畋村携手打造社会治理联合体,推行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发事件联处、重点问题联治、资源信息联享、平安边界联创的“六联”模式。
联防联治功能室内,远程监控系统实时显示两村主要道路,高清探头互联互通。李畋村因地势水源不足,过去200余亩水稻常喊“渴”,2022年联席会议协商设置混凝土挡板抬高水位,彻底解决灌溉问题。村支书吴贤明介绍,通过每周2次联合巡防、每月1次志愿服务和联席会议的“211”机制,赣湘东风界曾经的“老冤家”变成了“合伙人”。
技术赋能是上栗治理升级的关键。智慧服务平台实现群众需求“一键上报”、贴心服务“一网通办”、动态评价“一图掌握”。县城管局刘锋展示时自豪地说:“手机拍张照上传,路灯当天就修好。”平台用户近4万名,流转处理信息6.4万余条,90%以上办结销号,破解了信息不畅难题。
在宝华工业社区,“周五夜诊会”量化企业职工“烦恼指数”,转化为部门“任务清单”,推动新建职工书屋、开通通勤专线等68件实事落地,并通过“民心警务”工作室化解纠纷800余起。
当治理带着泥土味、充满人情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便更浓。上栗县以“贴心人”制度为纽带,推动90%民生诉求第一时间“指尖”解决,织就了一张覆盖47万群众的和谐网。
上栗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会坚持在发展中保障民生,用心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治理”到“智理”的跃升,解决了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党员干部与群众共同绘就治理同心圆,生动诠释了社会治理的县域表达——当服务扎根泥土,民心自会开花。
(编辑:李锡念)
来源:上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