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都”变美 逐绿而行
8月18日,江西卫视《江西新闻联播》播出《萍乡:“煤都”变美,逐绿而行》,报道萍乡实现从“黑”到“绿”的蝶变,绿色转型的硕果正惠及千家万户。
萍乡,曾被称为“江南煤都”,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如今实现绿色转型。今天,我们通过一个小镇、一条河,看看“煤都”是如何变美、逐绿前行的。
在萍乡市青山镇,漆寒明每天都会到附近的游园休闲运动。他告诉记者,原来青山镇并无青山,大量煤矸石、钢渣等工业固废露天堆放。
萍乡市青山镇市民 漆寒明:
这里曾经都是坑坑洼洼,经过采煤之后就沉下去了。
2017年,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我省出台系列政策支持矿山治理。青山镇乘着东风修复矿山,打造特色小镇,争取资金将矿渣清运、改善环境,争取项目发展新产业、培育绿色动能。
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党委委员 曹耀君:
把一产开发出来,现在青山镇的目标主要是做大农业、旅游、其他的农产品加工。
如今,食用菌、富硒种养等特色产业,带动300多名这里的居民创业就业。对比2017年和现在的卫星遥感图片,青山镇已镇如其名。
青山归来,如何绿水?穿越城区的萍水河两岸曾工厂密布、水质恶劣,严重影响居民生产生活。为最大限度减轻工业发展对水质的影响,萍乡着力减少传统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占比,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散乱污企业关停取缔了107家,整合搬迁5家,完成升级改造27家。从事陶瓷生产的华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就通过产线绿色升级,实现节能降污。
江西华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张会年:
新增了20多个污水处理池,通过污水循环利用,污水零排放,也为公司节省了一个月大概5万吨的水。
当地还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萍乡市湘东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宋亮辉:
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就由管道统一收集至工业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汇入萍水河。
截至目前,萍乡废弃矿山修复面积达4.75万亩,修复率88.56%。新增两个项目入选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20公里长的沿萍水河绿色生态走廊也已建成。
萍乡市住建局副局长 池友良:
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着力建设“小而美”城市,让城市更具韧性,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编辑:李锡念)
来源:江西卫视《江西新闻联播》、萍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