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动态>上栗县:“拐脚”村医 贴心守护乡邻二十五载

上栗县:“拐脚”村医 贴心守护乡邻二十五载

发布时间:2025-08-12 点击数:15232
0

日前,上栗县桐木镇洪东村初心广场人声鼎沸。“运动赋能·共融共享”残疾人体育进社区暨残健融合嘉年华正在上演。在比赛中,一抹身影始终穿梭在人群边缘——他是村医周自根,随身药箱里塞满了藿香正气水与清凉油。“高温天,备着安心。”他将药物递到挥汗如雨的选手手中,细心叮嘱注意事项,仿佛这场喧腾的盛会背后一道无声的守护墙。

五岁那年的小儿麻痹症,让周自根的人生骤然倾斜。因家中贫寒,手术一拖再拖。九岁的他鼓起勇气给县残联写信求助,最终在政府资助下完成三次矫治手术,挣扎着重新站起。命运的淬炼在他心中种下信念:“是党和政府给了我第二次行走的机会,我要用医术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梦想之路布满坎坷。1995年初中毕业时,面对哥哥考上大学与家中拮据的现实,他忍痛放弃学医去学厨艺。命运的转机出现在十七岁——哥哥工作后毅然资助他重拾白袍之志。1998年,他跟随上栗县中医院柳晓春医师学习中国传统中医。期间,他勤奋好学,以优异表现提前出师,成功考取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证。2000年春天,还未满20岁的他背着药箱踏进洪东村卫生所,这一扎根便是二十五年光阴。

在村民眼中,周医生的脚步从未因残疾而迟滞。每天清晨卫生所准时亮灯,他专注地为排队候诊的乡亲听诊开方。更可贵的是,他主动将诊室“搬”进了纵横交错的乡间小径。无论寒暑,巡诊的身影从未缺席。76岁的村民黄才连感叹:“周医生叮嘱用药饮食比亲人还细致!”。周自根也在村巷中“走”出了一套“活档案”——全村重点人群的健康信息在他心中纤毫毕现。

“一名乡村医生,关键是做好健康医疗服务。”周自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面对残疾乡亲,他更有一种血脉相连的疼惜。当得知村民周新玲全家饱受听力障碍困扰而抗拒健康服务,他默默学起了手语。指尖的比划抚平了沟通的鸿沟,他不仅细致讲解政策,更为周家小儿子奔走争取到免费人工耳蜗。此类随访每年超百次,残疾证办理、救助对接、矛盾调解,桩桩件件都有他步履蹒跚却异常坚定的身影。

“我加入公益也是为了离残障兄弟姐妹更近一点。”作为上栗县肢体残疾人协会的一员,他的志愿服务半径早已超越医疗范畴。拿着体检器材穿梭于孤寡老人家中的是他,带着米面油慰问脱贫户的是他,在各乡镇敬老院为老人测血压血糖的还是他。这份赤诚终汇成洪流——担任县肢体残疾人协会党支部书记后,他推动“‘肢’难而上”助残项目在全省志愿服务大赛中斩获殊荣,协会更荣膺省级“残疾人之家”。

2017年担任村卫生所负责人之后,周自根肩头责任更重。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桐木镇推开,他率先组建残疾人签约团队。面对沟通障碍的坚冰,他以仁心为刃逐一凿穿。如今洪东村在他所管辖的390名重点人群尽数签约,健康防线在乡野间悄然筑牢。药箱、签约本——这些寻常物件,在他手中化作跨越残缺的桥梁。

“残运会”的笑语渐渐散去,周自根收拾药箱准备开始下午的巡诊。二十五年风雨路,这位曾被命运绊倒的医者,用“信念”在红土地上划出一道坚韧的轨迹。“作为一名党员,乡亲们的信任是我最大的动力。”他望向远处葱郁的田野,笑容质朴,“守护好每个人的健康,就是我一生的幸福。”

这位步履蹒跚的医生,足迹早已跨越崎岖山道,在人心深处铺就一条大爱通衢——他以不完美的身躯,扛起的不只是药箱的重量,更是用心守护乡亲们的健康。

(编辑:李锡念)

来源:上栗县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