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芦溪美好 地表50℃!他们与热浪“硬碰硬”
地表温度突破50℃的午后,沥青路面蒸腾的热浪仿佛能将鸡蛋烤熟。但对芦溪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的工人们来说,这灼人的高温,恰恰是治愈道路“顽疾”的最佳时机。自7月底起,他们顶烈日、战高温,用汗水浇灌责任,用坚守保障畅通,在热浪翻滚的夏日里,为过往车辆铺就安全平稳的通行之路。
烈日炙烤中的“橘红战队”
清晨8点,320国道宣风大桥路段已被热浪包裹,空气仿佛都在发烫。一群身着橘红色工作服的养护工人,如同镶嵌在滚烫路面上的鲜活色块,正有条不紊地开展施工作业。
“当前我们正在对原有路面进行3厘米沥青罩面施工,需先以铣刨机处理表层,再用扫地机全面清扫,最后由人工清理残留废料,紧接着用沥青撒布车均匀喷洒乳化沥青。”现场施工负责人胡梁平一边擦着额头的汗珠,一边介绍着施工流程。
乳化沥青喷洒完毕后,冒着热气的新沥青混合料被迅速摊铺开来,压路机紧随其后反复碾压,原本坑洼的路面逐渐变得平整坚实。阳光直射下,工人们的额头、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橘红色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留下一圈圈白色的盐渍,那是高温与汗水交织的印记。
高温天气里的“施工机遇”
320国道作为萍乡辖区内的交通干线,日均车流量高达1.5万辆次。长期的高负荷运转,让部分路段难免出现车辙、裂缝等“病害”。
“路面裂缝若不及时处理,雨水极易渗入导致基层损坏,进而影响整个路基的稳定性。现在开展预防性养护,只需处理表层就能避免深层问题,既节省成本又能延长道路寿命。”芦溪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贾永峰解释道。
三伏天的持续高温,恰恰为路面修复提供了天然“助力”,此时沥青混合料黏度降低、流动性增强,摊铺后能更充分地填充坑槽和裂缝,达到近乎“自愈”的密实效果。从7月25日开始,工人们便抓住这一高温“黄金期”,全身心投入到路面养护工程中。
酷暑坚守时的“保障防线”
“我们每天从早上七点开工,一直忙到晚上六点,中午高温时段会强制休息两小时,避开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胡梁平介绍道。为应对持续酷暑,单位早已为工人们备足了防暑药品、饮用水和绿豆稀,中午还会供应冰镇冷饮帮助降温,全力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此次养护工程涵盖320国道重点路段、芦万武公路及五南公路部分路段,总里程约18公里。为最大程度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施工采用半幅施工、半幅通行的方式,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全部作业。
“希望司机朋友们经过施工路段时减速慢行,听从现场人员引导。局部路段可能会出现临时拥堵,我们会安排专人实时疏导,请大家多一份理解与耐心。”贾永峰真诚呼吁。
当夜幕降临,冷却后的路面泛着均匀的光泽,而工人们的汗水早已融入这片坚实的土地。这些高温下的“公路医生”,用手掌的老茧丈量道路长度,用湿透的衣衫换取通行坦途。下次途经施工路段,请摇下车窗说声“辛苦了”,这份体谅,或许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
(编辑:李锡念)
来源: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