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区青山镇:人大代表搭台助力“一老一小”共享文化大餐
近日,走进安源区青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暑期公益托管班”,只见老党员刘庚伟正在教孩子们书写“孝”字;在另一间教室,五年级学生浩浩在给王奶奶演示怎么使用美颜相机。青山镇人大代表牵头开办的“青亲港湾”暑期课堂,每天都有30余名老人和孩子在这里“互为老师”。
摸准需求搭建平台
托管班的开办,源自人大代表的一次调研。镇人大代表、八一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珊发现,社区不少老人成天坐在空调房里叹气:“孙子放暑假,我们想搭把手又怕带不好”,不少孩子在家玩手机打游戏。“要是能把老人和孩子凑一块儿,既能让孩子有人管,又能让老手艺有人学,该多好!”李珊提出了“关于开设‘老带小’暑期公益托管班的建议”,很快得到镇人大支持。
人大代表跑遍全镇13个村(社区),收集到老人“想教剪纸、唱歌、跳舞”的心愿清单,也记下孩子“想学书法、做手工、学业辅导”的兴趣点。他们通过安源区文明实践中心,请来文化导师,并动员辖区内退休教师、大学生担任志愿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课。7月1日,第一期“青亲港湾”暑期课堂开班,刘庚伟的书法课受到热捧。
结对传艺同台竞技
托管班的“课堂”丰富多彩。青山镇积极对接省级“四个100”文化导师教授非遗剪纸;孩子们教爷爷奶奶怎么加热门的话题标签。高自立后人曾继华在“红色故事课”上讲述当年爷爷抗战的经历,孩子们用漫画把故事画成册,拍照发视频。
更让人惊喜的是老幼间的“互相治愈”。总说“现在娃吃不了苦”的李奶奶,在托管班教孩子们跳舞时感叹:“这么热的天气,孩子们没有一个请假的。”沉迷游戏的男孩浩浩自从教李奶奶用手机拍摄花朵,自己也跟着老人认起了草药:“原来蒲公英不仅能泡水,还能做青团馅。”
人大代表助力传承
“托管班不能只办一期!”在近期人大代表接待日上,青山镇人大已着手制定“老少互帮文化计划”:秋季开学后,托管班将变身“周末文化课堂”,组织有才艺、有技艺、有爱心的护苗志愿者教授传统技艺,同时在全镇各村推广“一老一小文化结对”学习模式,让乡村文化氛围浓厚。
夕阳西下时,托管班的孩子们举着自己剪纸“状元郎”展示,老人们拿着手机记录笑脸。不远处的文化墙上,新贴的标语在晚霞里闪着光——“老的是岁月,不老的是传承;小的是年纪,不小的是希望”。这场由人大代表牵起的“老少之约”,让青山镇的文化根脉,在代际相握的掌心里向上生长。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