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人民医院:暑期又现“摘镜热” 专家提醒 近视矫正手术要“量体裁衣”
暑假期间,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比往日热闹了数倍。咨询台前排起长队,检查仪器连轴运转——近视矫正手术正成为这个假期里的“热门选择”。究竟哪些人适合手术?青少年该如何科学护眼?近日,记者走进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听专家拆解其中的“光明密码”。
图为眼科首席专家何建中教授在进行全飞秒近视手术
眼科门诊里的“暑期热”
“肖同学,术后别长时间看屏幕,每天记得远眺放松眼睛。”近日,市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胡锡彬为18岁的准大学生肖同学做完屈光检查后,反复叮嘱着注意事项。这位刚结束高考的少年,因报考警校对视力有硬性要求,两周前接受了近视矫正手术,目前正满怀期待地等待开学。
“每年寒暑假期间都是近视矫正手术旺季,咨询量是平时的5倍。”胡锡彬介绍道,候诊区里大多是学生和教师“,做近视矫正手术的人群里,高考生占比较高,毕竟军警院校、航空专业都有明确的视力门槛。”
诊室墙上的手术排班表密密麻麻。“最多一天做了30多例,去年寒假最高峰单日甚至达46例。”胡锡彬解释说,军事类院校、征兵要求提前半年手术,所以寒假成了这类学生的首选;而警校虽无严格时间限制,暑期的长假也成了理想时段——学生们既能避开学业压力,又能有充足时间恢复。
候诊区里,两位年轻女士刚做完检查,“我们也想趁假期摆脱眼镜,手术前得完成20多项检查。”其中一位女士笑着说。胡锡彬补充道:“术前检查是关键,角膜厚度、眼压、屈光状态、眼底状况等都要查,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手术。”
近视手术要“量体裁衣”
“手术方式得看眼部条件,不是越贵越好。”胡锡彬介绍,目前主流的手术类型有全飞秒、半飞秒、晶体植入手术。
全飞秒是当下最受欢迎的选择,分为3.0和4.0系统。“4.0的核心优势是精度提升,激光扫描更精准,角膜切削更光滑,尤其适合散光较大的人群;3.0价格更优惠,适合基础需求的患者。”他举例道,“报考飞行员的学生,因对视力要求极高,多会选择4.0系统;而普通学生若角膜条件允许,3.0也能达到理想效果。”
半飞秒则适合角膜较薄或有个性化切削需求的患者,晶体植入手术则多用于高度近视(超600度)人群。“无论哪种方式,安全性都是首要考量。”胡锡彬表示,手术适配人群以18至50周岁为主,但特殊情况可放宽——比如高三学生未满18岁,若因报考军校、警校有迫切需求,经全面评估后也能手术。
他提醒,有焦虑、抑郁倾向的患者需谨慎,“曾有位患者术后觉得眼干,其实是很多人术前就有干眼症,只是术后对眼部感受更为敏感。所以术前的充分沟通、全面检查与手术本身同样关键。”
校园社区里的“护眼防线”
对于未满18岁、不适合手术的青少年,护眼的核心在于“预防”与“控制”。“首先得配好框架眼镜,避免度数快速增长。”胡锡彬说,未成年人眼球仍在发育,贸然手术可能影响效果。OK镜(角膜塑形镜)适合不愿戴框架眼镜的孩子,夜间佩戴可暂时改变角膜形状,白天无需戴镜,但他特别强调,“必须注意卫生,曾有孩子因佩戴后揉眼感染,处理起来很麻烦,依从性差的孩子不建议佩戴。”
他强调,青少年防控近视关键是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在暗光下看书、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我们常说‘202020法则’:看屏幕20分钟后,远眺20英尺(6米)外至少20秒,这比任何治疗都有效。”
为守护青少年视力健康,市人民医院眼科将近视防控科普列为常态化行动。医生们的身影频繁出现在社区活动中心、学校教室里,引导孩子们树立科学护眼意识。“今天上午刚从安源区白源街新村社区回来,那里的暑期托管班聚了不少孩子,我们特意去做了场公益科普。”胡锡彬笑着说,“其实比起成年后做矫正手术,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怎么护好眼睛,才是守护视力健康的根本之道。”
本文转载自《萍乡日报》7月22日健康版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