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动态>用创新和关爱守护生命线——探访萍乡市人民医院肾病内科

用创新和关爱守护生命线——探访萍乡市人民医院肾病内科

发布时间:2025-07-02 点击数:15532
0

近日,走进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一台台血透机正有序运转,宛如一座守护生命的堡垒,默默为无数肾病患者维系着生命的希望。慢性肾脏病病因复杂多样,与不良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密切相关,1992年,市人民医院成立全市首家血透室,2003年成立肾病内科,历经多年发展,已构建起涵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透析通路以及慢病管理等亚专业的完整诊疗体系,用创新技术与人文关怀为肾病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创新诊疗技术 筑牢肾病“生命通路”

“医生,这透析我还能做多久?”这样的疑问,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透析患者及家属心头。肾病内科医护人员用创新与关爱编织起一张温暖的网,托起患者对生命的希望:“我们不仅守护您的‘生命线’,更努力让它畅通无阻、长久相伴。”


病房里,41岁的马女士正在接受规律透析,她左侧大腿处平稳跳动的内瘘血管,见证了一场跨越十年的生命接力。2014年在邻近的永新县被确诊慢性肾脏病5期后,马女士从腕部到肘部的自体血管、再到下肢人工血管,每条透析“生命线”都在反复堵塞中濒临失效,直到2024年来到市人民医院肾病内科,迎来了转机。2025年6月,科室团队为其实施了全市首例人工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术,仅1小时手术便成功开通堵塞血管,术后透析血流量稳定,彻底摆脱了频繁球囊扩张的痛苦。


“每开通一条堵塞的血管,就是为患者延续生的希望。”肾病内科主任医师王稻介绍,马女士的案例凸显了透析通路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血管通路领域,科室实现了从“通路建立”到“通路维护”的全周期技术覆盖,涵盖自体动静脉内瘘造影术、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术、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DSA下球囊扩张术等20余项核心技术,年完成内瘘介入处理超200例次,不仅服务萍乡及周边县区患者,更吸引了宜春、吉安等地患者慕名就诊。2025年开展的人工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术,较传统球囊扩张术将内瘘通畅时间延长3至5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术后即可恢复正常透析,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科室在血管通路领域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锻造硬核人才梯队 夯实学科发展根基

科室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一支“硬核”人才队伍的支撑。目前,肾病内科17名医生中有高级职称5人,硕士研究生有13人。“医者之路,非学无以广才”,团队骨干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医院进修,形成了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人才梯队。作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室承担赣南医科大学、宜春学院医学院本科生教学及多所高校实习带教任务,为区域医疗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


据悉,科室还将着力推进硬件设施升级。新建的中医康复肾病楼即将投入使用,该大楼将采用“分区管理”模式,一层为标准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区,二层为慢病管理中心,设置专科门诊及慢病管理随访区,通过远程数据监测及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为慢性肾病患者提供全程化管理。“我们将打造集预防、诊疗、康复于一体的肾病全周期服务链。”王稻表示。


织密预防宣教网络 守护全民肾脏健康


肾脏疾病重在预防。肾炎因其早期症状隐匿,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肾功能不全阶段。为此,市人民医院肾病内科将提升群众肾病预防意识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石,构建起“筛查—宣教—干预”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


每年3月第二个星期四是“世界肾脏日”,肾病内科将3月定为“肾病防治宣传月”,组建由主任医师领衔的专家团队,深入萍乡各县区、社区开展义诊活动。近三年来,团队足迹遍布芦溪、莲花、上栗等县区,为近万名群众提供包括肾功能检测、尿常规分析及肾脏超声检查的义诊服务。创新开展“线上肾病讲堂”,邀请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等国内知名专家进行直播授课,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跨地域辐射。


在日常预防工作中,科室于每周四下午在该院体检中心与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营养科等多学科联合,开展“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等高危人群专项管理,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干预,将肾病预防端口前移。“很多肾脏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定期筛查是发现问题的关键。”王稻强调,“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科普宣教,让‘定期查尿’成为市民的健康习惯。”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市人民医院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