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动态>喜报!东源乡1案例入选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喜报!东源乡1案例入选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5-06-28 点击数:9784
0

近日,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第四批)》,萍乡市上栗县“政企协力复青山 废弃矿坑焕新颜”成功入选

该项目通过“生态修复+”的创新治理模式与多要素协同,让昔日生态受损的废弃矿坑蜕变为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活力的绿色空间,为全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的“萍乡经验”。

修复前


    位于江西省上栗县东源乡东源村与竺塘村境内的东源乡龙山建材厂矿坑,因多年露天开采遗留多重生态“创伤”,地表大面积裸露、植被群落严重损毁,水土流失加剧生态退化,下游农田灌溉系统遭到破坏,矿区及周边区域更长期面临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的环境压力。

修复后


    项目实施后,区域生态功能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近年来,上栗县采用市场化运作,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创新“生态修复+”模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围绕村庄、农田、水利、山地、水体及草地等核心生态要素,统筹实施农用地整治、人居环境改善、废弃矿山修复和湿地保护等综合治理,正逐步重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图景。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群众主体活力

紧扣“群众是生态治理核心”理念,着力构建三级动员体系,压实各级干部责任,发动党员乡贤率先垂范,凝聚共识,有效唤醒村民生态保护意识,引导群众从“被动配合”转向“主动建设”,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实践,形成全民参与生态治理的合力,为长效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多要素协同治理

精准聚焦村民关切的生态痛点,结合地理特征与村庄需求靶向施策,注重矿区生态系统修复和土地资源双提升,构建集耕地、林地、湿地于一体的生态功能区。通过危房改造、道路升级、休闲公园建设等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同步提升生活品质与公共空间舒适度。大力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实施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工程,实现破损山体的生态功能重建。强化湿地功能建设,显著增强区域蓄水能力与水质净化功能,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恢复力大幅增强。


坚持效益协同,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推动生态、社会与经济协同增效。同步打造龙山山体运动公园,形成优质公共休闲空间和网红打卡地,带动旅游消费,有力推动绿色资源共享,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新动能。配套建设游步道、安全护栏及景观台,有效满足居民日常休闲游憩与安全保障的迫切需求。积极举办油菜花节,发展乡村民宿与农家乐,深度挖掘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释放生态红利。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新增耕地种植向日葵和蔬菜,新增林地(湿地)纳入上栗县湿地银行项目库,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下一步,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将持续加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力度,让生态修复不仅成为改善环境的“民生工程”,更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引擎”。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