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县:山林流转巧“生金”
清晨6时许,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上栗县长平乡长平村的山林还笼罩在朦胧之中。该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背着测量仪器,揣着政策文件,踩着沾满露水的山路开始一天的工作。连日来,这场在长平村开展的林地流转推进行动,不仅是上栗县盘活林业资源的缩影,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大家看,这片树林间距过密,影响通风和采光。通过科学抚育间伐,既能保护生态又能增加短期收益。”林业工作人员一边查看林木长势,一边向农户解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流转不是卖林子,而是通过专业团队的测算评估,用‘生态账’算出‘经济账’。数据显示,流转后的林地每年可为村集体新增收入15万元,林木蓄积量预计可提高20%以上。”林业工作人员将林地航拍图铺在岩石上,用红笔圈出规划的观光步道,用蓝笔标注生态保育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让农户心里的疑虑逐渐消散。
经过科学规划、政策宣讲和多方协商,这片300亩林地成功实现经营权流转。沿着新修的防腐木栈道漫步,两侧古树参天,转角处一座颇具特色的“花炮文化观光带”映入眼帘。长平村将传统花炮制作工艺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修建了观光步道、体验工坊等设施,既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村民李大叔高兴地说:“以前守着林子没有收入,现在既能拿流转费,又能在景区打工,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在制度创新方面,上栗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推出的“林地经营权证”成为流转双方的“定心丸”。证书上,不仅清晰标注林地四至界限、经营期限,还详细列明生态补偿机制和收益分配方案。“有了这本证书,我们建设林下经济产业园更有底气了。”一经营主体负责人展示证书时说道。截至目前,上栗县已累计发放林地经营权证87本,林地流转面积达5600余亩,形成规范有序的流转市场。
“林业资源既要保护好,也要利用好。”上栗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旺介绍,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合理确定流转价格,不仅避免了资源闲置浪费,还防止了过度开发。未来三年,该县将聚焦2万亩优质林地,打造集生态康养、林下经济、非遗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让更多山林成为百姓的“绿色银行”。
暮色降临,长平村的山林又恢复了静谧。那些在晨雾中丈量的脚步、在林间展开的图纸、在农家小院里的恳谈,正化作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石,书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时代答卷。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