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区:稻鸭共生织绿锦 千亩农田插秧正当时
日前,广寒寨乡郊溪村近千亩的沃野间,奏响了一曲热烈的农耕交响曲。中稻插秧的黄金时节,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两台插秧机宛如灵巧的织机,在粼粼水田上往来驰骋,将嫩绿的秧苗整齐排列,为大地绣出层层叠叠的翡翠锦缎;另有两台田地平整机同步轰鸣,将泥土翻耕成细腻的绒毯,为新苗扎根铺就理想温床。
这片生态稻田的“掌舵人”——一米当鲜品牌创始人高小年,始终坚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于2014年在广寒寨乡官陂村创办一米当鲜家庭农场。农场以“追溯源头”为核心理念,在国家级生态乡镇广寒寨乡流转近千亩土地,打造“三十六湾”品牌大米种植基地。“广寒寨乡昼夜温差大、富含矿物质的山泉水源和腐殖质土壤,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天然温室’。”高小年介绍。
“等插秧工作结束的半个月后,我们会将鸭子放养到稻田里。”在这片希望之田里,最亮眼的当属 “稻鸭共生” 生态种植模式。稻田化身天然牧场,成群的鸭子在稻丛间悠然踱步,它们既是“除草卫士”,又是“灭虫专家”,将虫卵等害虫一网打尽;而鸭子的排泄物化作天然有机肥,滋养着稻苗茁壮成长。高小年介绍,这些鸭子除了由他专门养殖的一部分外,其他的都来自附近的村民家,他们的鸭子在这里能享受到“免费的午餐”。这种零农药、零化肥的绿色种植方式,不仅守护了生态平衡,更孕育出品质卓越的“三十六湾稻鸭米”。在这片被群山环抱的稻田里产出的稻鸭米,米粒饱满如珠,蒸煮时米香穿透厨房,入口回甘中带着山泉的清冽。随着插秧工作的顺利推进,郊溪村的近千亩稻田正积蓄着蓬勃力量。
创办家庭农场后,高小年的生态农业实践很快获得业界认可。2017年12月,“三十六湾稻鸭米”一举摘得第十三届“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上海展参展产品金奖,首次在国家级平台崭露头角;2018年9月,农场因独特的种养模式登上央视荧幕,让全国观众看到了萍乡生态农业的创新样本,他的创业故事激励着更多新农人。2020年12月,“三十六湾稻鸭米”再获江西“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广东)展销会金奖。2018年至今,农场荣誉簿持续刷新:被评为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湘东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获评“江西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家庭农场”称号,跻身“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行列,他的产品畅销广州、武汉等一线城市,完成从区域特产到全国品牌的跨越。
值得一提的是,高小年在排上镇陂田村建有一家农事服务中心,其中包括育秧中心、农机中心、培训中心、运营中心等,实现从播种、育秧、插秧、施肥、收割、打包、出厂的一体化全流程。每年的销售收入近500万元、利润总额100多万元,还能够带动周边上百户农户创收。
如今,他的农场不仅是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基地,更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窗口,让“从田间到餐桌”的饮食文化在稻浪与鸭鸣中代代传承,让广寒寨乡的青山绿水真正转化为农民手中的“金饭碗”。
(编辑:李锡念)
来源:湘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