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走进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 重温红色审计之源(节选)
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牺牲与奉献。安源区融媒体中心开设“寻访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专栏,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
重访红色安源之二
作者:叶鹤
摘自《中国审计报》:
巍巍安源山下,四面环山之中,苍翠树木掩映之间,一座红楼熠熠生辉,这便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近日,我再次走进这一红色基地,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江西安源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是中国工人革命运动的摇篮,也是红色审计的发源地。1922年9月14日至18日,安源路矿工人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组织领导下,举行罢工斗争。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坐北朝南,分为前后两栋。前栋为二层砖木结构红色楼房,是当时工人俱乐部的办公场所;后栋为一座四层轿顶式楼房,其外形仿照莫斯科大剧院的样式设计,楼内青柱朱栏、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当年,这间俱乐部是安源工人革命活动的中心,是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指挥部。
红色审计之源
再往前走,穿过第一扇拱门,就来到了当年俱乐部经济委员会审查部的办公场所。进门的左手边挂着一块“红色审计之源”的招牌,格外醒目。这块招牌不仅是一个标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罢工取得胜利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活动资金。为了管理好这些资金,1923年4月俱乐部成立经济委员会并下设审查部,审查俱乐部的一切经济收支,标志着红色审计在安源启航!”讲解员声情并茂地介绍。
穿过第二扇拱门,沿着楼梯拾级而上。在俱乐部二楼,右手边的第一间是当年刘少奇与何宝珍在安源工作时的卧室。房间整洁明亮,墙上挂着刘少奇和何宝珍的照片,简单的木板床上陈列着两床手工印花棉被,桌子上放着刘少奇用过的文房四宝。
初心使命,照我前行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在安源的革命实践中,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始终将工人的根本利益和革命大局放在最高位置,燃烧着炽热的爱民为民情怀。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安源人,我为家乡的红色基因而自豪。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是一份宝贵的红色遗产。而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中的审计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审计监督的最早尝试,是红色审计诞生的标志。
走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历史虽已远去,但红色遗址承载的记忆依旧生动鲜活。徐徐回望,这一抹安源红虽历经百年,仍鲜艳夺目,照我前行。
(编辑:李锡念)
来源:《中国审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