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动态>抢夏种!萍乡“候鸟”南繁北育写传奇

抢夏种!萍乡“候鸟”南繁北育写传奇

发布时间:2025-06-24 点击数:15217
0

起苗、挑运、插秧……

稻农们卷起裤腿、光着脚

俯身弯腰地快速补秧

另一边,农机手驾着插秧机

在田里来回穿梭

嫩绿的秧苗从苗盘缓缓滑落……


621日,夏日骄阳炙烤大地

湘东区排上镇南村制种产业基地内

稻农们正抢抓农时忙夏种


今年仅这片制种产业基地夏季制种有400亩,现在正是农忙季节,已经完成插秧工作80%,预计今年10月份全部完成收割。”南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强介绍。


作为“杂交水稻制种之乡”,排上镇的杂交水稻制种历史悠久。今年排上镇全年制种面积达到16000亩,其中夏季制种就达到12000亩,占比超75%。


62岁的种植户周相萍是村里的种植大户,皮肤黝黑的他抹了把汗,向记者介绍起身后的连片稻田:“我在南村各处基地共承包了300亩水田。4月,我们在海南收完稻种后立马赶回萍乡、进行夏季制种。等10月收割完这季稻种,我又得飞往海南,赶在冬至前插下南繁的秧苗。


“我们就像‘候鸟’一样,一年到头追着气候跑。”周相萍打趣道。

无独有偶,刚从海南回到排上镇南村的肖建忠也是“候鸟”之一。“我在海南岛承包了3000多亩地,主要开展杂交水稻制种,目前从事这项工作已经快20年了。”肖建忠介绍。今年,全镇参与南繁制种的种植大户、科研人员、务农人员等就达到6000余人。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数以万计的萍乡人像“候鸟”一样往返于海南和江西萍乡两地,闯出了“水稻制种看南繁,南繁制种看萍乡”的口碑。


197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率领萍乡市的农技人员,在全国率先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为推广这一科研成果,1976年起,萍乡市10支制种队伍共计214人,分批次奔赴海南参与制种,湘东50年的南繁制种征程由此开启。


2021年,萍乡市委、市政府提出“南繁先锋、种业大市”的发展定位,并将育种、繁种、推广、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品牌打造等一体化推进,促进种业产业全链条发展。

目前,萍乡制种总面积达31.82万亩,生产种子6000多万公斤,可转换成水稻产量约2000万吨,南繁制种面积占全国85%以上,形成了集水稻制种全产业链“育繁推服”于一体的模式。


又是一年夏种时节

新插的秧苗正漾开一片片鲜活的翠绿

这群追着季节奔跑的“候鸟”

正以大地为纸,以汗水为墨

书写着大地丰收与禾下乘凉的梦想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发布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