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中医院:他们获评市级“优秀医师”和“优秀医务管理者”称号
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师者,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师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群护卫群众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他们以医术为笔,以爱心为墨,绘就生命最绚烂的篇章。
2024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为弘扬医德医风,树立榜样力量,增强医师责任感和使命感,萍乡市中医院1位医生获评市级“优秀医务管理者”称号、3位医生获评市级“优秀医师”称号,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风采吧!
市级优秀医务管理者 钟贺军
精湛医术,救患者于病痛之中
钟贺军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副主任中医师,现任市中医院骨三科(关节外科)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自2003年加入萍乡市中医院骨科以来,他始终致力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钻研国内外先进的骨科诊疗技术,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和培训课程。通过多年的努力,无论在关节外科还是创伤骨科等领域他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多次获得优秀党员及优秀科主任殊荣。
在日常工作中,他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能够迅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无论是复杂的骨折手术,还是高难度假体翻修术,他都能熟练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他还注重术后的康复指导,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高尚医德,视患者如亲人
钟贺军始终牢记医者的初心和使命,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充满耐心和爱心,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给予他们温暖的关怀和鼓励。在诊疗过程中,他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每天认真查房,仔细询问患者病情,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对待每一个病例,他都严谨分析,制定出最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在他的精心治疗下,无数患者得以康复出院。他从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过度治疗,而是始终以患者的健康为出发点,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他的高尚医德赢得了患者的广泛赞誉和信任,许多患者在康复后都亲自送来锦旗和感谢信,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
无私奉献,为医疗事业添砖加瓦
除了日常的临床工作,钟贺军还积极参与医院的各项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区、乡镇等地,开展骨科健康知识讲座和义诊活动,提高公众对骨科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在重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面前,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奔赴一线参与救援工作。展现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团队合作,共同推动骨科发展
钟贺军深知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积极与同事们交流合作,共同攻克骨科领域的难题。他经常组织科室内部的学术讨论和病例分析会,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促进科室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他还注重培养年轻医生,无私地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他们。在他的带领下,骨科团队逐渐成长为一支技术精湛、团结协作、富有战斗力的队伍。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医学科研工作,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他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与科研成果相结合,为提高医疗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以创新之精神,引领骨科发展新潮流。不断探索前沿技术,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将最新的理念与方法引入临床实践。他的努力,不仅提升了科室的整体水平,更为骨科医学的进步贡献了卓越力量。
钟贺军主任作为一名优秀的骨科医务工作者,以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无私的奉献,为骨科医疗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用他的成就书写着骨科医学的辉煌篇章。他是患者心中的希望灯塔,是同行眼中的学习楷模,是骨科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医务工作者都应该向他一样为患者的健康和幸福而奋斗。
张博,萍乡市中医院骨四科副科主任,主治医师,2009年7月毕业于赣南医学院临床(创伤)专业,从事神经外科及骨伤科临床一线工作约15年。多次荣获院“优秀医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干部”等称号。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因颅脑损伤及卒中类型疾病的突发性和不规律性,他无数次在深夜被急症叫醒,更没有完整的节假日。不管是凌晨的急症手术,除夕的夜班亦或突如其来的加班,只要医院需要,不分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便风雨无阻。有时候凌晨三四点下手术台,为节省时间而不耽误早上的查房和诊疗,无论是办公室的桌椅、手术室的地面、还是ICU的沙发,他都睡过……不仅如此,在疫情期间,他和他的妻子同为医务工作者,将家中两名幼孩交由年迈的父母照看。他们舍小家保大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遵守医院安排,在医院随时待命,24小时在医疗一线服务,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砥砺前行,潜心钻研学术
作为科室副主任,他主动协助科主任加强科室管理,在提高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的同时,大力带动科研和继续教育等发展。曾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市举办的各类学习班,并较好的完成实习生教学任务,对本专科较系统的教授能力,具有较强的带教能力。认真协助科主任带领科室逐渐走向临床、科研、教学一体化健康发展之路。2017年以第三作者发表SCI 1篇;2018年以第一作者发表省级论文1篇、第二作者省级论文1篇;2021年主持并完成1项市级新技术;2023年结题1项省卫健委课题,同年主持市级课题1项。通过新技术的引进,课题研究,进一步满足了全市神经外科患者的需求,减轻了患者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糜检,萍乡市中医院骨二科科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主治中医师,于2013年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专业。毕业后一直在萍乡市中医院从事中医骨伤及脊柱外科临床一线工作,入职至今已经工作10余年。作为一名临床医师,他一直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任劳任怨,恪尽职守,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临床操作解决患者病痛,得到了同行和病人的一致认可。通过自身努力、同时帮助及上级认可,曾获得萍乡市第二届中国医师节“萍乡市优秀医师”称呼,且多次荣获医院“优秀医师”,“优秀副主任”,“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疫情期间给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不断学习,提高技术
作为医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医德,也要有高超的医术。为了提高个人能力,他在工作之余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不断钻研医学典籍。曾先后在湖南、南昌等地三甲综合医院进修学习,并多次参加各项学术会议,培训班等。通过进修学习和短期培训,使他迅速掌握了脊柱外科临床医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紧跟医学前沿,追踪国内外医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并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临床实践,使自己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将新学习到的最新技术、最实用技术及微创手术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最小的创伤给患者带来最好的、最优的治疗。
脊柱外科最新微创技术(双通道技术)
简单、微创有效的微创手术(PVP)
言传身教、守正创新、科研教学齐头并进
他作为科室副主任、科室教学秘书,在完成协助科主任日常科室管理工作及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之外,认真安排科室实习生及规培生的培养及带教工作,将他自身所学倾囊相授,不断提高实习生及规培生的临床诊疗能力及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使其学有所学、学之能用。同时在工作之余,利用有限的闲暇的个人时间,查阅文献,掌握国内、国外脊柱外科相关医疗技术的最新动态,结合科室实际情况,一直致力于脊柱外科专科领域的科研工作,在国家级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3篇,主持完成省中管局课题1项、主持完成市级课题1项、主持完成市级新技术引进2项。通过科学技术的研究,新技术的引进,为科室患者提供了更好、更有效的治疗,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医疗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秉承“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医学精神,不断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同时,他也将一直致力于中医骨伤及脊柱外科的医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诊治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为推动萍乡市中医院骨科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他承诺,无论医学道路如何发展,都将不忘初心,坚守医德,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周倩云,萍乡市中医院肾内科主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2018年06月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肾内科临床一线工作6年。作为一名医师,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2024年08月19日获得“萍乡市优秀医师”称号。
目前参与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课题3项、萍乡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市级新技术1项,发表科技核心期刊3篇(第一作者2篇,通讯作者1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第三作)。2020年11月01日代表医院参加江西省第二届“杏林杯”中医知识竞赛获得市级笔试一等奖,省级比赛团体二等奖。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