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萍乡篇章凝聚磅礴力量——萍乡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12月27日,萍乡日报刊发文章《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萍乡篇章凝聚磅礴力量——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奋进新时代,奏响昂扬旋律;
启航新征程,坚定精神力量。
过去五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纷呈,催人奋进:一次次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篇篇有声势、见实效的宣传报道,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心声;一个个鼓舞人心、触人心弦的正能量故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一幅幅文明画卷,彰显市民的素养、城市的品质;一道道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宣传思想文化的萍乡力量,如涓涓清泉,浸润百姓心田;又如战鼓催征,震响奋进征程。
五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萍乡篇章凝聚磅礴力量。
思想引领拨灯点睛
理论武装劲风扬帆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萍乡市委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中心组学习的主题主线,学在前头、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五年来,共开展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63次。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理论,离不开学理阐释,离不开口耳相传。市委积极组织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等,运用“理论+文艺+互联网”等形式,开展基层理论宣讲活动3100余场次,线上线下受众31万余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湘东区“学习伙伴”获评2021年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湘东区牵手爱心志愿者协会党总支书记、会长文兰英获评2022年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莲花县龚全珍志愿者协会顾问甘公荣获评2023年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芦溪县“萝卜抖法”乡村法律宣传队获评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春风十里到萍城》《二十岁遇上党的二十大》宣讲作品在首届全省基层理论微宣讲大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三等奖。
传承红色基因,最重要的是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我市先后成功举办了纪念安源路矿工人运动100周年座谈会和研讨会,围绕裁判委员会成立100周年和红色审计诞生100周年举办了两场全国性理论研讨会和座谈会,深入研究总结红色资源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推出的课题《安源工人运动口述资料整理与研究》获得2023国家社科立项;省社科基金“十四五”重点项目《安源工人运动在中共早期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及时代价值研究》结项并获优秀;在2023年全省首届“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评选中,我市推送的20个优秀作品共有14个获奖,获奖数量居全省前列。
主题宣传强音律动
殷殷嘱托心中记,款款深情笔下来。五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一线俯下身、察实情,一篇篇报道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一组组镜头聚焦时代变迁,让主旋律有高频率,让正能量也有大流量。
主流宣传巩固壮大——
全市新闻宣传战线统筹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围绕重点工作常态化策划选题、调度推进,坚持正面宣传、把握正确导向,坚持以文化人、凝聚奋进力量,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的二十大、安源工运百年、湘赣边区域合作建设大会、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各项重要节点重点活动宣传报道任务。市级国际传播中心正式组建,新闻发布工作连续两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评定为“优秀”等次。
媒体融合走深走实——
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全面整合原萍乡日报社和原市广播电视台,率先在全省成立市级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经过三年的改革实践,萍乡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实现了一次采编,多平台发布,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传播的工作机制,“今彩萍乡”客户端下载量已突破50万人次,“萍乡发布”微信公众号连续三年阅读量突破千万,“萍乡手机台”抖音号影响力稳居全省官方抖音第一方阵。2022年4月,萍乡成功入选全国60个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之一。2023年市新闻传媒中心策划推出《“渐冻”少年圆梦高考》系列图文、视频报道全网浏览量破亿。同时,大力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五个县区全部成立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全覆盖。
对外宣传亮点纷呈——
全市新闻宣传战线紧扣主题主线,精准把握上级媒体需求,踏准时间节点,结合全市重点工作安排,统筹谋划、持续发力,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萍乡转型升级发展的经验做法和明显成效。争取到中宣部组织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等多个主题采访,推出了一批含金量高、影响力大的精品力作。2019年至今,在中央主要媒体共刊播宣传萍乡稿件1394篇,省级主要媒体上稿7010篇,“学习强国”平台上稿3929篇。2023年中央主流媒体整版报道和单条稿件实现新突破,以不同视角讲好了萍乡故事。
文明新风浸润心田
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微火成炬,足以照亮世界;薪火相传,精神永不褪色。我市在全社会树立崇德向善、共建文明的鲜明导向,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养持续提升。
文明创建常态长效——
自2020年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后,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创建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常态长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结合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先后组织实施了近80件民生实事,改造提升了流万、矿区、金陵等20多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启动了洪山等一批新农贸市场建设;整治改造552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老旧小区277个,惠及群众14.6万户……通过体育运动、便民市场、医疗服务、社区养老等便民15分钟生活圈的打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让群众从一件件具体的好事实事上感受到创建带来的成效和变化。
文明实践遍地开花——
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全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领导小组,各县区(委)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整体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在制度设计上,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出台了《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行工作方案》。全市已挂牌成立1个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5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8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的二十大代表文兰英为会长的牵手爱心志愿者协会成立了全市首家社会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活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了360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30万人次。
广泛组织开展移风易俗“五个100”系列先进典型群众推荐评议活动,我市5户移风易俗“好家庭”、5名孝老爱亲“好媳妇”、5对婚事新办“好公婆”、5对不要彩礼“好岳父母”、5名弘扬新风“好理事长”获评省级荣誉称号,进一步加强了典型示范引领。
文明培育为城市添彩——
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建设,进一步拓展志愿服务交流平台。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的实施方案》《萍乡市志愿服务礼遇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成立市级层面的志愿服务中心,根据志愿者服务时长,授予相应星级称号,对志愿者进行精神嘉奖和适度物质回馈,把志愿服务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考核。截至目前,全市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2000余支,其中社会公益组织65个;注册志愿者2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5%,志愿服务总时长590余万小时。全市共有4名志愿者获得国家级以上荣誉,有15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6个项目或组织获得国家级表彰。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学雷锋典型层出不穷,王振美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饶小亚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夏云剑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市卫生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市教育局获评第五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市禁毒志愿者协会会长段华胜获评第五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上栗县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创始人李维正获评第七届江西省道德模范。2019年以来,32人获评“中国好人”,58人获评“江西好人”,7人获评江西省“新时代好少年”。举办了第五届萍乡市道德模范暨2021年度“最美人物”发布仪式,在昭萍大地上形成学习模范、争做模范的良好氛围,擦亮小城大爱的品牌。
文化事业硕果累累
文化产业蓬勃向上
千百年来,文蕴厚重、人文荟萃的萍乡,一直是赣西明珠。
从傩文化、戏曲文化、烟花文化到红色文化、好人文化、生态文化……萍乡文化群芳竞秀。
文艺精品硕果满枝——
制定印发了《萍乡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措施》《萍乡市“五个一工程”文艺精品创作资助管理办法(暂行)》,完善了我市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激励机制。联合国家京剧院创排现代京剧《老阿姨》、联合江西省话剧团创排话剧《毛主席在安源》,两件作品被纳入全省参评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点文艺作品创作生产计划。话剧《毛主席在安源》获得江西文化艺术基金立项资助。大型原创萍乡采茶戏《一枝枪》亮相第十二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斩获4个奖项。莲花采茶戏《将军还乡》先后参加全国地方戏(南方片区)会演、“茶香中国”首届全国采茶戏会演、第七届江西艺术节开幕式演出,获第十一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综合大奖)。
文艺活动精彩纷呈——
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活动、“唱支山歌给党听”群众歌咏活动和“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连续三年开展萍乡市“我的中国梦”“红色家书”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开展了“安源红”——纪念安源路矿工人运动100周年曲艺专场晚会等国家级文艺演出。圆满完成了第十六届省运动会闭幕式接旗仪式环节“萍乡八分钟”表演《2026,萍城相见》的展示工作,向全省乃至全国观众展示了一个热爱体育、全民体育的崭新萍乡、客气萍乡。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培育,下发了文化产业招商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招商重点、方向和任务,组织参加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招商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的若干措施,对产业的上下游进行强链、延链、补链,加强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和培育。佳禾电声、贵得科技进入江西省“培大育强”企业库,华雅印务、江西健航入选江西省重点拟上市后备文化企业。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我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58家,实现营业收入75.15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使命在肩再谱新篇。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提升思想引领力、舆论影响力、文明塑造力、文化竞争力,为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标杆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萍乡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