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动态>如果城市有颜色,那么萍乡安源是______

如果城市有颜色,那么萍乡安源是______

发布时间:2022-08-17 点击数:10697
0

你眼中的萍乡安源是什么颜色?


是 什 么颜色




 

 

红色热土谱新篇

安源区打造“安源红”基层党建品牌纪实(上)


       如果说城市有颜色,那么,萍乡安源就是红色的。

       这里,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100年前,安源路矿工人发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呐喊,以一场“绝无而仅有的胜利”载誉中国工人运动史;

      这里,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95年前,毛泽东在安源镇张家湾村召开军事会议,在“霹雳一声暴动”中,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

 


▲青山镇“周五党史故事流动课堂”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作为中国革命史绕不开的一座城市,安源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正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丰厚土壤,滋养并激励着安源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眼下,该区以“安源红”为统领,在基层党建中锐意创新,通过实施铸魂固本强力“1159”工程,着力提振全区党员干部的精气神,为安源奋力推进“三区同振、城乡融合”,在萍乡打造最美转型城市中争先领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红是安源的底色。“安源红”凸显的第一要义,便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凝聚力,把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落实作为试金石、磨刀石,全力打造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贯通、共建共享、执行有力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在安源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甘安君看来,“安源红”有一条贯穿始终、脉络清晰的逻辑线,那就是把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基层党建全过程、全领域,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历史的荣光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从而不断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争先领跑的热情和动力,奋力推进安源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他由衷地说:“我们要接好历史的‘接力棒’,用红色文化为基层党建赋能,这是我们全区党员干部的神圣使命。”

 


▲高坑镇王家源村党群服务中心

 

        凡事预则立。今年1月30日,安源区正式下发实施意见,围绕“政治功能更加强化、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治理效能更加显著、联系群众更加紧密、服务发展更加有力”五大目标,拉开了打造“安源红”基层党建品牌的序幕。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确立了目标导向之后,安源区又进一步分门别类明确了“安源红”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心,形成了“花开九朵红艳艳”的喜人景象。

——在城市,实施“红色管家”工程。全面建设全市社区物业党建联建示范区,建立以社区党组织和小区(网格)党组织为核心,以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为基础,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社区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工作新格局,实现党组织对物业服务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

——在农村,实施“红色堡垒”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把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发展总布局,全面推行“1+N+1”联村发展模式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公益性项目举措,落实区镇领导干部挂点帮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联系点制度,力争到2022年底,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

——在机关事业单位,实施“红色灯塔”工程。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高质量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破除“灯下黑”“两张皮”,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以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推动和保障全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持之以恒推进“廉洁机关”建设,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

——在国有企业,实施“红色赋能”工程。加强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和队伍建设搞好服务,推动党建与业务相互融合,引导国有企业在党的政治引领下做强做优做大。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分层分类推进,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时跟进新兴领域、新就业群体,不断加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全面领导,立足园区、街区、商圈等打造一批党建共同体,以党建强引领发展强。

——在社会组织,实施“红色联盟”工程。持续推行“树状工作法”,大力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服务功能,引导推动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承担社会责任。

——在学校,实施“红烛先锋”工程。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内容,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持续强化党建带教学,党建带团建、队建,激发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活力和党员教师干事创业劲头,实现党建、育人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公立医院,实施“红色良方”工程。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始终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和管理各环节。健全和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解决医疗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及患者就医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推动全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实施“红色细胞”工程。抓实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工作。严把党员入口关,做好在新产业、新业态、新群体和基层一线、薄弱领域发展党员工作。稳步推进党员队伍分类管理,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组织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

 


▲八一街道“安源红邻里之家”为空巢老人制作爱心饺子

 

       九大工程,各有所指、各有侧重,覆盖全区、包罗全域,构成了“安源红”基层党建品牌的“四梁八柱”,在安源区成为一道独特的“红色”风景。安源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丽话语铿锵:“我们将以打造‘安源红’基层党建品牌为抓手,在全区形成条块共抓、区域共建的党建合力,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致力把安源建设成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地方。”

一树繁英夺眼红

安源区打造“安源红”基层党建品牌纪实(下)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初秋的傍晚,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张家湾村沐浴在霞光之中,四周林木蓊郁,像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宽阔的柏油路边,近百亩油葵长势喜人,肥厚的花盘向阳而开,黄得让人沉醉。一溜红顶的各式洋楼,雄列山脚之下,尤显壮观。

       张家湾村是中国革命史绕不开的村庄。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走出了一大批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基于此,张家湾村被认为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红色富矿。

       曾几何时,这个村单恋煤炭一枝花,赚得了“超亿元村”的短暂荣光,却换来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无穷嗟怨。近年来,该村将“红色名村”建设与基层党建“三化”建设紧密结合,特别是通过实施“红色堡垒”工程,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向治理要效益、向治理要活力,致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释放红色资源的井喷效应、红色文化的附加效应,带动全体村民吃上了红色旅游饭。如今的张家湾村,正朝着生态化、旅游化、风景化大步迈进,一座红色名村已然绿色崛起。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安源区,以党建为引领,像张家湾村一样通过夯实“红色堡垒”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农村正拔节生长,激活了全区乡村的“一池春水”。

       将目光从乡村转向城市,“安源红”基层党建所显现的生命力更是令人惊喜。

       作为萍乡城市中心的首善之区,安源区集新老城区于一体,所辖小区有封闭式、开放式和老旧小区等多种类型,管理难度大。在安源区决策者看来,抓好社区党建工作,红色队伍是根本。基于此,该区按照“谁要管、谁能管、谁愿管、谁会管”的队伍建设思路,结合实际,将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小区(网格)党组织党员,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业主代表,共驻共建单位、驻区单位企业、执法单位,小区在职党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爱心企业等六方力量聚指成拳,组建“红管家”,形成了“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实现了党的组织全覆盖,产生了“社区一呼,党员百应”的良好效果。

       安源镇青林社区雅典世纪花园小区建于2003年。对于小区来说,近20年有点显旧。然而,走进这个小区,找不到旧的感觉,这里秩序之井然、环境之清新、道路之整洁,无处不让人觉得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尤其是小区里众多的公共服务区域和设施,特别富有现代气息。在8栋楼房的底层,依次悬挂着“‘安源红’党群议事中心”“悦心书店”“星光歌社”“长天松康——理疗中心”“长天松康——社区食堂”等牌子,青林社区党委书记兰小玉告诉笔者,这8间共计53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都是为小区居民无偿提供的公共活动空间。这些年来,小区居民一直反映服务活动场所不足,今年,社区“红管家”通过与住建部门协调,一次性解决了这个问题。

       “红管家”的着力点,在于一个“管”字。据了解,聚焦宣传党的政策、收集社情民意、搭建协商平台、管理公共事务、破解堵点难点、帮扶特殊群体等六个方面,遍布城市社区的安源“红管家”,处处有身影、处处有作为、处处受欢迎。

      养老问题无疑是当下难点问题。安源区也不例外。如何通过党建工作化解这个社会难题,如何发挥“红管家”在这方面的作用,安源区进行了很有意义的尝试。

 


▲丹江街道“安源红邻里之家”志愿者教孩子们做手工

 

       丹江街道江矿社区曾经背靠矿厂红火一时,但随着社会发展,这里逐渐成为老厂区、老小区、老龄化“三老”社区,1900多户居民中,70岁以上高龄、独居老人占比近半。2021年,安源区“1159”党建工程以江矿社区为试点,开展实施“安源红邻里之家”100工程,重点探索社区养老模式。经过一年多的运作,12家企事业单位带着不同资源聚集江矿社区,形成了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公益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党建联建合作共赢模式。

       今年以来,江矿社区“安源红邻里之家”先后开展“爱心时间银行”“社区爱心超市”“安馨幸福食堂”等项目,成立9支志愿者服务队,分别在食堂管理、医疗保健、照料空巢独居老人等方面提供志愿服务。每个月为老人开展“周末爱敲门”“银龄生日会”等各种服务活动不少于10场。

       在安源区委、区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安源红邻里之家”100工程全面铺开,“江矿模式”迅速推广成为“安源模式”,目前已经复制推广37家。

 


▲东大街道小桥社区,居民们在“安源红邻里之家”用餐

 

       作为“安源红”基层党建的主打品牌之一,“红管家”为该区城市社区之治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做到了政策“面对面”宣讲、问题“头碰头”共商、大事“肩并肩”协作、矛盾“手握手”调解、群众“心贴心”服务、成效“实打实”评价。“小区吹哨、党员报到”,数据显示,目前该区有3980多名在职党员就近“入列”社区服务,已组建了87支“群众贴心人”队伍,为群众切实解决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办证难等急难愁盼问题。

       位于城市中心的安源区后埠街道的文化路步行街是萍城最大的商业街区,汇聚了1家大型商场,入驻中小微商家375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日均人流量2万人。这样一个“大块头”,无疑在繁荣经济、促进就业的同时,也给商圈所在地的城市环境和社会治理带来管理难题。

       如何以党建服务社区百姓,让商业中心更加繁荣,让社区治理更加有效?后埠街道办按照“安源红”红色引擎工程建设思路,成立了商圈党支部,并大力推行商圈党建“365”管理服务模式:

——构筑三个“共同体”,形成党建联盟“一盘棋”。立足商圈党员分散、经营业态多样的实际,后埠街道办成立商圈党建工作小组,构建商圈党建指挥体系,形成“街党委——社区党委——商圈党支部”三级架构管理模式,通过融合商圈党支部、步行街商会、步行街物业委员会的党建联盟,构筑“治理—服务—发展”三个共同体,形成同向发力“党建效应”。

——汇聚“六方”力量,拧成协同共治“一股绳”。商圈党支部以“联合作战”的方式,汇聚党员先锋、下沉干部、物业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社会组织六方服务力量,共成立商圈服务队、步行街义警队、群众帮扶队、治安维稳队4支志愿服务队伍,商圈商户、群众拟“订单”,商圈党支部出“菜单”,着力化解商户发展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商圈内广泛推行党员“亮身份”、商户“亮牌”经营等活动,使党员、商户、居民广泛参与商圈治理。

——发挥“五项”作用,编织区域统筹“一张网”。一是促进商圈繁荣。做好对商圈发展的政策扶持、环境治理和治安维护等综合服务工作,解决商圈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协调商户发展。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诚信业户”等活动,引导党员商户在诚信经营上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三是凝聚商圈员工。围绕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商会联合工会、妇联等部门联合成立职工维权“绿色通道”,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四是服务商圈党员。积极发展优秀商户加入党组织,实施“党内关爱”工程,促使他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五是维护商圈和谐稳定。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置发展过程中商户与群众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一子落定,满盘皆活。在红色引擎的强力带动下,步行街实现了经济圈、服务圈、党建圈“三圈合一”,经营户、顾客群和党员“三满意”,生动见证了萍乡商业的繁荣。

 


▲五陂镇长潭村党总支开展“党建引领农耕 强基惠农暖民心”活动

 

       红色堡垒、红色管家、红色引擎……在安源这片红色的沃土上,一股红色的热流正激情奔涌,汇聚成推进安源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紧扣全市基层党建“六大提升行动”,该区在“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以铸魂固本强力“1159”工程这个“自选动作”,打造了“安源红”基层党建品牌,凸显了创新的勇气,更创造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这一抹红,与历史交汇;

      这一抹红,与时代同行。
(编辑:李锡念)

来源:综合江西新闻客户端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