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县杨岐乡 :创新“五联”机制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
近年来,上栗县杨岐乡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方式,运用推广“五联机制”基层治理模式,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
党建+网格化“分片负责·挂组联户”
以党建引领织密网格提升社会治理组织力。将全乡16个村(社区)划分为98个网格,形成党组织为核心,网格党小组为主体,网格党员为支撑的三级网格组织管理体系。强化网格员的管理与考核,严格落实网格员管理经费和奖惩政策,对履职不力的11名网格员进行调整更换。强化驻村帮扶机制,由驻村班子成员带领驻村干部及村干部广泛开展屋场贴心会、“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入户走访活动,将信息掌控、矛盾化解、民意征集工作全部下沉,填补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真空”和“盲区”。2022年以来,累计走访群众8000余人次,收集社情民意20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36个,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问题解决进一步提速。
义务巡防队员“昼夜守护·协助联防”
以调动群众主体作用提升社会治理共治力。全乡各村(社区)均组建了义务巡防队伍并上岗执勤。县、乡两级投入50余万元统一为义务巡防队员购买服装、巡防摩托车辆、应急处置设备等装备。义务巡防队员充分发挥“六员”职责(安全守护的巡防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平安创建的倡导员、矫正对象的帮教员),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数千起,其中杨岐村、黄冲村、安子全社区等多支队伍获得“全县群众最满意村级义务巡防队”荣誉称号。
志愿服务人士“倾心奉献·平安联创”
以协同社会力量参与提升社会治理凝聚力。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引领作用,投资5万余元完成乡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建设,率先成立全省首支乡村禁毒志愿者协会,全市第一所农村“雷锋书屋”,其中留守儿童守望之家“杜鹃花小屋”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扫黑除恶”“防溺水”“文明创建”“关爱留守儿童”“反电诈”等活动,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到各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活动中来,广泛协同社会力量参与提升社会治理凝聚力。
政法连村减纷“交流协作·矛盾联调”
以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提升社会治理战斗力。如安子全社区,利用连村减诉平台,借助远程视频信息化资源,让群众足不出村,即可将自己的疑虑通过远程视频连线,获得专业人员的释疑,提高了调处效率,降低群众诉讼成本。目前,该社区的连村减讼平台已调处矛盾纠纷17起,调处率100%。深入推进“进网格办实事”行动,广泛开展入户走访宣传、矛盾纠纷收集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政法系统“屋场贴心会”和百场送电影下乡、百场送戏下乡“双百活动”,现场收集、调节群众诉求,广泛宣传反电诈、扫黑除恶、反邪教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提升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
组团服务和大数据“信息共享·携手联控”
以组团服务科技防控提升社会治理承载力。投入300余万元改造提升乡、村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乡综治中心以“大综治”建设为牵引,整合群众工作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一体化指挥调度中心基本职责,实现了“治理部门全入驻、一窗通办全受理、指挥调度全覆盖”。全乡安装高清视频监控495个,应急广播192个,做到“雪亮工程”和应急广播全覆盖,实现对交通要道、重点地区、复杂场所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全覆盖监控,有效预防了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自推行“五联机制”以来,杨岐乡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和谐稳定,全乡减少矛盾纠纷存量17件,化解信访积案163件,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平安建设先进乡镇,有6个村先后被评为红旗党支部,为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编辑:李锡念)
来源:上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