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区青山镇:废弃矿坑里“长”出康养小镇
“老师傅,能不能请您帮忙拍张合照?”绿树葱茏,正在萍乡安源区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散步的龚雪云突然被人叫住,随后,他乐呵呵地接过对方的手机,“咔嚓”几声,照片上游客喜笑颜开,游客身后的康养小镇,一簇簇盛放的夏花在风中摇曳,令人赏心悦目。
龚雪云今年70岁,是土生土长的安源区青山镇青山村人,他的家乡曾经是萍乡市焦宝煤矿所在地。他感慨道,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十多年前山体裸露荒芜,处处是废弃斑驳的矿坑。“2006年之前,青山镇有60多家大小煤矿、13家水泥厂,最深矿洞从地面向下延伸300多米,有些人家往床底下随手一刨,都能刨到煤”。
▲修复前的养生小镇
“我的父亲也是矿工,当时整个村子都依靠煤矿挖煤为生,我十五六岁时,就跟着大人下矿挖煤。”龚雪云回忆道,一开始,煤矿给全村人带来的是财富,“当年,我们村里的人是全市第一批买电视机、自行车、手表等几大件的,村民们家家盖起了新屋”。
到2012年,青山村已经连续采煤40余年。时间一长,采煤带来的环境问题就出现了。
龚雪云告诉记者,因常年开采对植被的破坏,“青山”变成了千疮百孔的矿山废弃地,村里的山泉从此干涸,山风吹过,没有花草的清香,扑面而来的是翻滚的灰尘,村民们只得紧闭门窗,“我们晴天出门不敢穿白衣服和皮鞋,因为一穿出去就脏;雨天也不敢站在树下,顺着树叶滴下来的全是黑乎乎的脏水”。
▲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山
环境污染导致青山村不少人患上肺病,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有条件的人家纷纷搬离,留下祖祖辈辈居住的老房子空置在那里。上世纪90年代,龚雪云也离开了家乡外出谋生。
治沉疴须下猛药。2012年左右,伴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煤矿一家家关停。2017年,安源区抓紧落实国家矿山修复政策,在青山村建设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小镇占地面积1850亩,以中医医疗为依托、医养结合为抓手,覆盖了医疗、文化旅游、养生养老、中医药教学培训、中草药种植、中药研发六大板块。
修复后的青山村宛如新生。回到家乡的龚雪云亲眼见证了青山村荒山披绿衣、废地变宝地、荒山变景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拔地而起,新农村建设轰轰烈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土路被修成了水泥路,村里也通了网络,今年年底还要通天然气。”龚雪云称,特别是2018年以后,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的建设,使得当地不仅多了中草药种植园,新栽了很多花草,还增加了观景平台和游步道。如今,青山村完成矿山复绿600亩,种植中药材和观赏性绿植300余亩。
从“抬头难见日,低头见煤灰”,到处是灰山黑水的污染重地,到现在的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里的蜕变犹如一幅生动的“矿山修复图”。
“更让人高兴的是,去年,村里那口泉眼又‘活’了,哗哗地往外出水,跟我们小时候看到的一模一样。”龚雪云说,这十年的变化,他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这两年,好多人来养生小镇玩,我们走出家门经常能碰到游客,我也能在家做做小生意,谁都没想到,有一天我们村还能吃上‘旅游饭’!”龚雪云感慨道,有不少村民在中医药养生小镇工作,在美化家园的同时,每月还可以挣到3000多元的工资。
龚雪云告诉记者,看到村里环境变好了,有些在外务工的人回到家乡,被儿女接走的老人也回来养老了,“现在村里热热闹闹的,我每天遛遛弯,跟老伙计们聊聊天、打打牌,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呢!”
(编辑:李锡念)
◆来源:青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