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动态>【非凡十年】湘东区: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非凡十年】湘东区: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发布时间:2022-08-11 点击数:10523
0


十年栉风沐雨

十年勇毅前行

十年来

湘东取得了哪些成就?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萍乡日报》专版聚焦湘东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全景展现湘东各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凝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湘东区十年工业经济发展纪实


全文如下

↓↓↓

驻足回眸,十年一瞬



       这十年,是湘东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十年,也是湘东区工业经济实现跨越新发展、支撑动能持续增强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湘东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委“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部署,围绕“实施五大工程,重塑工业辉煌”的发展目标,坚持“工业立区、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深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动工业结构改革,全区工业经济在改革中发展、在转型中提升,呈现出工业质量提升、快步发展的良好态势,有力支撑起湘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这十年,产业层次不断升级


      十年来,厂房爆破、矿井封堵,湘东区告别了落后产能,积极推进钢铁、水泥、鞭炮、煤炭、陶瓷五大传统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节能环保、光电信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基地到产业转型示范区的转变,走出产业优化、绿色转型之路。

      十年来,湘东区的战略性新兴企业从无到2021年的54家,战略性新兴企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从0到36.20%,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从0到2021年的59.26%。“5020”项目实现了从无到6个的历史性突破,纳税过千万元工业企业从无到8家,光电信息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全区现有24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小巨人企业,其中国家级专业化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智能工厂2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



      传统产业转型有力。烟花爆竹整顿退出全面完成,全区共有23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1家已全部自愿退出,2家保留企业全面提升改造并达到验收标准,已恢复正常生产。按照国家化解过剩产能政策要求,共有17家煤矿全部退出,经报国家能源局同意保留了6个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后期将对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开展一次全面梳理,对确不符合保留条件的,列入关闭计划。

       产业发展思路明晰。该区整合资源,着力构建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新材料为重点产业,创意包装、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现代服务业为发展产业的“2+N”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节能环保、光电信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成功引进龙芯微、长益光电、金石三维、佳诚磁材、盛显光电等一批科技产业项目。构建智能协同、融合创新的新一代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体系,既抓产业链培育延伸,又抓高精尖项目引进。近三年,落户湘东区的工业项目共56个,总投资410.16亿元。截至目前,有46个项目已达产达标,并成功入规。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有4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5000万元企业有68家。




这十年,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经过6个月的奋战,在湘东区委、区政府高位推动和精心调度下,萍乡市拓源实业有限公司(二期)年产1.2万吨碳酸锂项目于今年5月成功点火。拓源实业成立于2013年,拥有新能源科技、再生资源、建材水泥、物流仓储四大板块,是目前该区产值最大、增速最快的工业培增项目。十年来,在湘东区的精心培育下,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已成为湘东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产业、新发展让湘东破茧成蝶展新姿。

      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发展。该区节能环保产业聚焦焦化、建材、市政、采矿选矿等行业需求,快速崛起,初步形成了以环保陶瓷、催化剂、废水处理、大气治理、装备制造为主导,以资源再利用及环境修复、技术服务、工程总包为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链雏形。依托湘东工业园和赣湘边平台优势,立足于打造中部地区节能环保特色产业集群,规划建设杨家田地为节能环保产业园,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在强长板、壮链条、夯基础上三管齐下,瞄准产业链发展模式,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基金,利用“四院四中心”科技成果孵化平台,聘请省内外节能环保专家,深入分析短板弱项,研究指导产业布局,完善“四图”(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和区域分布图)“五清单”(重点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集群清单、问题清单、政策清单)。2018年,湘东工业园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被评为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2021年,全区共有节能环保产业企业80余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有17家。



      电子信息产业势头强劲。充分利用国家、省扶持光电产业的政策,加快承接沿海地区光电信息产业梯度转移,围绕区内电子信息产业龙头建链、补链、强链,创新招商模式,拓宽招商途径和渠道,引进新型显示屏、信息网络设备、智能终端及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延伸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构建智能协同、融合创新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2021年,全区有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14家,同比营收增长65.66%,税收超千万元的有1家。今年1至6月,营收增幅达50.4%,其中长益光电税收连续两年突破1500万元。



       数字经济稳步推进。积极落实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联合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近年总投入近亿元用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截至目前,已开通5G基站227个,形成基本覆盖城区的5G网络,依托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区676户企事业上云,华瑞新材料、快盒科技、拓源实业、丰升建材等企业“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平台建设稳步推进;龙发实业、岳峰等企业数字信息化改造如火如荼。同时,筹建工业运行数据监测分析平台和赣湘边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




这十年,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这十年,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十年来,湘东区多举措并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拓展金融助力企业纾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把湘东打造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创新创业的乐园,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湘东区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中小企业纾困的五条措施》《关于推进工业陶瓷产业集群发展十条意见》《湘东区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10余项工业专项发展政策措施。推进增值税留抵退税,第一时间成立留抵退税专项工作组,为纳税人提供“点对点讲政策,手把手交操作,一对一送红利”精细服务,有效打通税收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截至今年6月底,该区已办理留抵退税187户次,累计退税金额达11801.73万元。



       拓展金融助力企业纾困。组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星火融资担保公司,为湘东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服务。今年以来,星火担保公司共为23家企业总担保10376万元。同时,为企业量身定制“科贷通”“财园信贷通”“惠农信贷通”“湘园贷”等多款金融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该区通过“财园信贷通”发放贷款35311.37万元,通过“惠农信贷通”发放贷款2512万元,通过“科贷通”发放贷款3500万元。

       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以招商引资全过程规范管理为抓手,狠抓“一把手流程”“周六早餐会”“百企评部门”等制度形成常态,持续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做到服务企业“零距离”、办事效率“零延误”、项目入主“零障碍”、生产经营“零干扰”,以清廉之“清”促进亲和之“亲”,探索出一条亲商富商安商的新路径,招商数量与项目质量、服务水平与企业效益得到全面提升。2021年,全区新签约项目32个,签约资金总计233.3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注册率为75%,开工率为50%,投产率为46.8%。

(编辑:李锡念)

来源:湘东区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