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节,暖阳相伴。在上栗县东源乡东源水库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抢抓晴好天气,如火如荼推进工程建设;在冰糖柚基地,一个个诱人的冰糖柚挂满枝头,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在各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只见一辆辆挖掘机在田间地头开足马力平土地、挖沟渠,抢抓农田水利建设“黄金期”…… 冰糖柚喜迎丰收 今年以来,在上栗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东源乡坚持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冬日暖阳下,位于上栗县杨岐乡关上村的200余亩南酸枣林长势喜人、林相整齐,村民刘建伟笑着说:“以前没想到这荒废的林地能形成这样的产业,看着树苗一天天长大,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近年来,上栗县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推动集体林向集约化迈进、规模化拓展、产业化升级,成功激活20余万亩集体林,推动山区林间“含绿量”“含金量”双提升,在林
近日 《江西日报》刊发文章 报道芦溪县东阳村 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 全文如下: 近年来,芦溪镇东阳村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依托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优美的乡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旅游“出圈”更“出彩”。东阳村采用“高端+平价”的形式,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休闲观光、康养度假等多重价值,让“风景”变“钱景”,助力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以农为本,探索农旅融
12月18日 《人民日报》刊发图片 报道湘东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具体内容如下 人民日报
12月17号 《光明日报》刊发文章 《江西萍乡: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12月16日 《工人日报》刊发文章 《传统技艺赋能让展品变产品》 报道湘东区积极发展手工艺产品 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具体内容如下 光明日报 竹编作品在编织前竹丝要经过取竹、刮青、分竹等12道工序处理筛选,100斤竹才出8两丝,最小的只有0.3毫米。竹丝做好后,便开始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安源区五陂镇长潭村持续在蔬菜产业上做文章,全村蔬菜产业逐步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同时,该村大力发展蔬菜加工新模式,延伸农业产业新链条,“蔬菜村”迎来了发展“第二春”。 记者 欧阳逸群: 记者一线行,我们在现场。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五陂镇长潭村,在我的身后可以看到采摘工人正在采摘蔬菜,今天,记者就带大家走进这里,
青翠的罗汉松、结果的金弹子、挺拔的香樟树……走进青山镇高枧村友邻盆栽种植基地内,一盆盆特色盆栽如同绚烂的调色盘,点缀在村道两旁,绘制出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近年来,青山镇结合各村实际和区位优势,深入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打造集农业采摘、近郊旅游、研学素拓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示范带,以“党员+致富带头人+特色产业+农户”模式,将农业产业“致富经”辐射到当地数千群众,打造了高枧村友邻盆栽种植
冬日暖阳下,步入排上镇山田村官坑片区,只见沥青路面干净有序,“景观大道”平整美观,道路两旁的民居错落有致……一系列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了乡村“颜值”,让乡村面貌发生了大变化。“村里环境变好了,住在这里都感觉心情舒畅。”山田村村民陈开明表示,现在到村里旅游骑行打卡、观光旅游的人也比以前多了。近年来,排上镇将美丽庭院创建作为家家户户的“日常作业”,将村庄环境整治作为农村人居环境
眼下正是脐橙成熟上市的季节 在萍乡腊市镇的脐橙基地 金黄的脐橙挂满枝头 一派丰收之景 通过“党建+电商”模式 让这片曾经的荒山 变成硕果累累的脐橙园 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右下角这个小房子,里面的团购链接,点进去看一看哦,我们19块9是一大一小的”。正在脐橙基地进行带货直播的村书记说道。 走进位于湘东区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园内
油茶果在阳光的照耀下 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宛如一盏盏小红灯笼 里面是乌黑发亮的茶籽 散发淡淡香气 源自山林翠韵 党建引领,激发油茶发展“新动力” “产业项目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我们党组织和党员就服务到哪里,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腊市镇党委副书记陈迪萍说道。腊市镇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以“支部引路、党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