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山镇乌石印象生态园蘑菇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大棚映入眼帘。菌棒上,密密麻麻的平菇迎着第一缕晨曦争相探出了“小脑袋”,灰白色的菌柄撑起伞状菌盖,犹如一把把“小灰伞”,长势喜人,微微靠近,一阵阵的菌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菇农忙着采摘蘑菇送往各大市场 在这个寒冬季节,大棚内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菇农们正忙着采摘、筛选、装箱,以满足大批量订单的需求。脱贫户周清香笑着说:“在这里采
江南天气好,冬景似春华。在全国中部百强县-芦溪县境内,国省干线交通繁荣,车辆络绎不绝,如同大动脉为经济社会发展输入不竭动力,成为民生路、振兴路、致富路。 负责管养芦溪县129.692公里国省道的芦溪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抓党建、促发展,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互促、同频共振,齐绘美丽公路新画卷。 党建领航风帆正,初心如磐
冬阳和煦,在芦溪县上埠镇许家坊村的田野上,嫩绿的菜秧根壮苗青,长势喜人。一条笔直的柏油路穿村而过,两旁樟树成行,绿意盎然。沿村流淌的泉陂河水质清澈,鱼儿自在遨游。 ▲许家坊村油菜花田 ▲许家坊村油茶 许家坊村曾经靠着煤炭致富过一段时间,但随着资源衰竭和产业调整,该村大大小小50多家煤矿全部关停,村集体经济一落千丈。近两年来,许家坊村先后引进两家电瓷厂和一名制种大户,又建起了光伏发电站
近年来,横龙街紧扣“党建带动、乡贤互动、内外联动”的发展思路,结合“安源红”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幸福360工程”,以三情(乡情、亲情、友情)三缘(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充分吸引乡贤力量纳入网格志愿服务队伍,搭平台、优服务、聚合力,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网格赋能、乡贤发力、群众受益”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拓宽渠道、以用促引 打响乡贤名片“特色牌” 深入挖掘夯基础。常态化开展选贤入库工作,
初冬时节,宣风镇竹垣村山坡上的柚子树成行成列迎风招展,沉甸甸的葡萄柚挂满了枝头。怀着首次丰收的喜悦忙碌地采摘柚子,果农黄彩君终于开了笑脸。 八年前,黄彩君一直从事石英砂开发工作,由于资源的减少和环保的需要,他果断决定转型。再创业是个艰难的选择,黄彩君四处考察,有一天他看到满山的荒芜,萌发出种植果树的想法,这样既能美化荒山保护环境又能创造经济效益。想到了就干,随后他着手成立了亿利种养合作社,承包了
农副产品展示台、直播带货平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农增收的重要支撑。麻山镇横岗村立足本地优异的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推动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向着深加工方向发展,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拓宽了销售渠道,也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横岗村的海姑娘食品加工厂内,盐果子制作正在如火
冬日暖阳,脐橙飘香。走进安源区青山镇治林家庭农场脐橙园内,浑圆饱满的橙子压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果农在果树间来回穿梭采摘脐橙,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金黄的脐橙挂满枝头 “马哥,这次我带了朋友一起过来。上次摘的橙子大家吃了都说好吃,甜得很。”游客杨女士一进园内便热情地和农场负责人打起了招呼。 ▲游客欢笑着采摘脐橙 游客口中的这位“马哥”是青山镇大城村第一党
这里曾经集体经济薄弱,交通闭塞,公共基础设施缺乏,肯干事的年轻人少之又少……被组织派去驻村的中国电信萍乡分公司党员王云野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光荣。 2021年8月,他来到“十四五”省定点乡村振兴重点村——湘东区麻山镇横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乡村,甘于奉献,在乡村振兴的“赶考路”上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日报
修复矿区、植草种树;种金兰柚、养跑山鸡;发展旅游、培育产业……走上绿色发展道路的高坑镇王家源村,各色产业竞相发展,描绘了一幅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高坑镇王家源村立足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地理优势,在环保电瓷、农村种植养殖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寻找产业发展突破口,采取“党建+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