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区八一街开启便民服务新格局
虎年伊始,省委、省政府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高规格召开全省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推进大会,吹响强力推动数字经济大发展、营商环境大提升的冲锋号角。八一街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聚焦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痛点,不断创新政务服务理念和举措,以“帮代办”“一件事一次办”为亮点,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打响八一政务服务品牌,深入推进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建设,不断提硬件、优布局、建制度、晒服务、创新招、比成效,通过“实打实”规范提升,“心贴心”服务群众,让便民服务中心强力“圈粉”,留住“人心”。
事项进驻“一门清”
做好“便民”新文章
为了方便群众一进门就能准确找到办事区域,街道合理划分大厅功能区域,分别设置了咨询区、政务公开体验专区、休息等候区、窗口服务区、办公区、投诉受理区等专区板块,并严格落实“统一受理、统一答复、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工作机制,将劳动保障、民政、残联、卫健、退役军人服务等专项业务整合为7个综合受理窗口,实现办事只进“一个窗口”。不仅如此,服务中心还打造了“便民服务角”,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雨伞饮水、爱心药箱、免费复印等暖心服务,精心营造有温度的政务服务专区。“老花镜、医药箱、雨伞……”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肖勇胜如数家珍,仔细记录着物品的保质时间和使用频率。
现在办事的服务呀,真的是越来越贴心了,为了方便我们老年人办业务还为我们准备了老花镜,下雨时便民服务角还可以提供雨伞用,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麻烦,我要给中心里的为民办实事项目点个赞。”来到便民服务中心还伞的居民肖程月笑着说。
办事事项“一眼清”
做实“规范”新文章
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梳理汇编高频事项服务指南,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一次不跑”“只跑一次”向“一件事一次办”升级,同时门户网站公开26个试点领域标准目录,专栏公示首批县级审批服务执法权限清单70项、“只跑一次”“一次不跑”政务服务事项31项,以及延时(预约)服务事项14项,使其线上线下服务内容公开透明。在此基础上,压实窗口责任,建立业务学习和培训常态化机制,快速提升窗口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健全完善“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深入开展窗口腐败专项整治,同步设置“窗口腐败”投诉箱,公布投诉电话,配备“好差评”服务评价器,窗口工作人员作风得到了有效锤炼,居民幸福感得到了持续提升,政府形象得到了全面彰显。
帮办代办“一趟清”
做细“满意”新文章
为真正打通为民办事“最后一公里”,2021年,街便民服务中心通过“小萍帮办”延伸服务触角,打破原先窗口等事办的现状,实现由“被动等待服务”向“主动帮代办”转变,在便民服务大厅和6个社区设置帮办代办点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窗口,配备专职帮办代办人员,承接业务咨询、事项证明、医保社保、民政残联、卫生健康、临时救助等帮代办事项,打造便民服务新格局。
前不久,街道“小萍帮办”服务队的工作人员与社区干部在“反诈APP”上户宣传过程中,了解到永昌寺社区居民李长明老人有办理残疾证的需求,便立即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安排专业人员上户鉴残,协助完善上报相关材料,等到事情办妥了,当天,服务中心肖勇胜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立马将证件送到他手上。“我们两个一把年纪了,也不识字,本来打算让我儿子去办,结果现在不但帮我们办好,还直接送到家里了,你们真是好同志。”老人一个劲地表示感谢。
像这样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的不仅仅只有李长明一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帮办代办“一对一”上门服务。通过工作人员“上楼”,减少居民群众“下楼”,“一上一下”之间,干群关系迅速“升温”,提升了服务中心“人气指数”。不仅如此,中心还积极推广容缺受理、邮政送达等便利化措施,有效解决居民往返奔波、耗时费力等诸多不便。据统计,2021年中心共接待办事群众1500余人次,办理各类服务事项1100余件,全年无投诉举报情况发生。
(编辑:李锡念)
◆来源:八一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