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网融合”攥指成拳 绘就基层善治新“枫”景
如何将基层治理的“千条线”精准纳入“一针眼”,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见”的根本转变?近年来,萍乡市公安局安源分局积极探索“警网融合”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数据赋能、联动共治和服务前置,将公安职能深度嵌入基层网格,有效破解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治理难题,绘就了一幅多元共治、平安稳定的基层善治新“枫”景。
过去,基层治理常面临信息壁垒和力量分散的困境。社区网格员能“看见”问题却无执法权,公安民警有执法权却难以及时“看见”风险隐患,部门间数据不通,形成治理盲区。
为破解这一难题,安源公安推动实施“多格合一”改革,将原先分散在党建、综治、政法、城管等部门的网格整合为统一的基层治理单元。在此基础上,分局推动建立了“民警+网格员+N”的联动体系,即以51名社区民警为执法主干、620名专职网格员为中坚力量、带动14.3万名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了“金字塔式”的治理共同体。
“我们通过机制创新,明确了‘警网’之间信息联采、隐患联查、风险联控、矛盾联调、服务联享、平安联建的‘六联六共’工作流程,让专业力量与群众路线紧密结合,实现了‘1+1>2’的聚合效应。”萍乡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安源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李旦介绍。
信息是现代警务的生命线。安源分局依托区级基层治理平台,为数据流动铺设“高速路”。一方面,整合360名专职网格员和2700余名兼职网格员、2200余名外卖快递员等“移动探头”,构建起覆盖全域的信息采集网络,成为公安机关感知风险的“神经末梢”。另一方面,打通数据壁垒,群众通过“随手拍”“码上办”上报的诉求和网格员巡查发现的问题,可通过平台自动分流至公安、住建、市场监管等对应部门。
今年以来,该平台已高效处置各类事件近1.5万起,办结率超过95%,实现了“发现-上报-指派-处置-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警网融合”的核心在于将公安的执法权威与网格的“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相结合,实现精准高效的联动共治。
安源分局建立了“网格吹哨、多警响应”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网格前端发现治安、刑事类线索,各相关警种便能立即启动联合响应,实现从线索到打击的无缝衔接。
据统计,自“警网融合”机制深化运行以来,全区“民生小案”发案同比下降30.3%,抓获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65.7%,破案率同比上升36.81%,实现了“一降两升”的目标,精准打击效能的提升肉眼可见。
“警网融合”不仅是管理机制,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安源公安将这一机制延伸至民生服务与矛盾化解领域,推动警务工作前置,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守护”。
在安源,网格员是公安的“前哨”,在走访中宣传反诈知识、排查矛盾隐患;社区民警是网格的“后盾”,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和执法保障。两者协同,共同筑牢了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退款拿到了,感谢你们!以后我一定全力支持政府工作。”10月24日,辖区一位退伍老兵因点击了手机弹出的广告被莫名连续扣费。网格员通过平台联系辖区民警后,民警迅速介入,主动与平台官方沟通协调,短短几天内便帮助居民追回了全部款项。通过警网联动,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166件,化解率97.97%,让“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