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翻一番!桐木农户的“订单稻”稳了
赣西大地,谷香弥漫。近日,在上栗县桐木镇昌栗高速挂线两侧的田野里,种粮大户张祖权正忙碌地指挥数台收割机抢收晚稻。机械轰鸣,稻穗低垂,一片繁忙中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丰收不止在眼前,更在科学的丈量中。这一天,县农业农村部门和种业公司的技术人员走进田间,随机选取多个地块现场测产。经过收割、脱粒、称重与水分测定,最终换算出的数据令人欣慰:平均亩产干谷575公斤。
面对这个结果,张祖权脸上写满踏实。“以前种普通晚稻,产量虽稍高点,但湿谷每斤才卖八九毛。现在改种优质晚稻,每斤能卖到一块四,价格差不多翻了一番。”他细细算着这笔增收账,语气里透着笃定。
这份笃定,源自一纸“订单农业”收购合同。据了解,今年,通过“种业公司+大米加工厂+种粮大户”的一体化模式,张祖权与一家大米加工企业签下了550亩优质晚稻订单。“好种子由种业公司提供,还有全程技术指导。我们既不用愁销路,好稻谷又能卖出好价钱。”他笑着说。
“订单农业就像一条纽带,将种子企业、种植户和加工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江西龙安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磊表示,“我们共同推动优质稻种产出优质源粮,最终实现优质优价,形成三方共赢。”在他看来,“订单农业”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保障了农民收益,为农户多种粮、种好粮吃下了“定心丸”。
政策支撑同样坚实有力。上栗县在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普惠政策基础上,县级财政额外对双季稻种植给予每亩350元的专项补助。各乡镇还因地制宜,叠加种子、育秧、田租等多项扶持措施,全力确保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
硬件保障也在同步推进。随着秋收接近尾声,各地正抓紧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在桐木镇周田村,通过村级小额工程“公司+工匠+摇号”集中发包模式,1000余米水渠将得到修缮改造,惠及430余亩农田。“目前,已完成两百多米水渠改造。”周田村党支部书记欧阳耀萍介绍。
上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整合多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全县各地正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冬修水利等工作,为来年粮食稳产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李锡念) 来源:桐木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