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十四五”——安源区:厚植营商沃土 激活发展春水
开栏语
“十四五”时期,是安源区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砥砺前行、硕果累累的五年。即日起,安源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我们的“十四五”系列报道,全面梳理“十四五”期间安源区在产业转型、营商环境、城乡融合、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等各领域的探索实践与辉煌成就,凝聚奋进力量,共创美好未来。首期聚焦安源区厚植发展沃土、激发市场活力的营商环境建设篇章。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十四五”以来,安源区将优化营商环境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实现了一场从“纸面”到“地面”、从“政策”到“感受”的全局性优化。五年耕耘,一片营商“沃土”日渐丰厚,不仅激活了市场“春水”,更催生了发展新动能,为安源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暖心服务,再造流程
政务效能实现新提升
“以前办证要跑好几个窗口,现在‘小萍帮办’专员全程陪同,像贴心管家一样!”在安源区政务服务中心,刚办完业务的李女士欣喜地说。这样的转变,源于安源区推动的一场政务服务“暖心革命”。“小萍帮办”不仅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更创新推出“政务外卖”模式——针对特殊群体,工作人员携带设备上门办理,将服务送到家。与此同时,“延时办”“预约办”“错峰办”等创新举措,让政务服务有了“便利店”式的便捷。对企业而言,感受更深的是“一链通办”带来的高效,“以前要跑多个部门,现在一个窗口全搞定,真是秒变‘速度与激情’!”某企业负责人打趣道。通过流程再造,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真正实现了“准入即准营”。“十四五”期间,安源区以“企业满意、群众舒心”为标尺,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判”深刻转变“一链通办”,大幅压减了企业办事环节和跑动次数,实现了涉企事项“高效办成”100%的目标,累计办件552件,以高效的速度为企业发展减负提速。
法治护航,智慧监管
公平透明成为新常态
“这份提醒函来得太及时了!”某制造企业负责人拿着市监局发送的《特种设备行政提醒函》感慨道,“就像有个‘法律闹钟’,让我们避免了很多潜在风险。”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安源区创新监管理念,将监管从“事后查处”向“事前提醒”延伸,从事后监管向事中服务转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全区3000余台特种设备建立动态档案,在检验到期前主动向企业发送《行政提醒函》,累计发出提醒超500份,变“被动处罚”为“主动守护”,帮助企业防患于未然。同时,严格规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379项抽查事项全部纳入联合抽查,所有检查结果100%公开,累计归集公示各类执法信息超18万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营造了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在司法领域,区人民法院在“民企之家”设立“法之合”工作站,构建“民企点单、平台派单、法检律接单”的闭环服务机制。通过开展“合规体检”、普法宣传,前端化解纠纷385起,使涉民企诉讼同比下降13.5%。推广“慎用强制措施”和“信用关怀”计划,已为企业修复失信信息56次,助力9家困境企业重获新生,以司法的“温情”守护了企业发展的生命力。
精准赋能,破解难题
要素保障构筑新支撑
资金短缺曾是困扰科技型企业的“老大难”。顺鹏新材料公司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当时研发进入关键期,资金链却要断裂,多亏‘科贷通’雪中送炭。”这笔500万元的贷款,不仅救活了一个项目,更助力企业斩获32项专利。这样的故事在安源区不断上演。面对企业“融资难、用工缺”等“成长的烦恼”,安源区主动作为,构建精准的要素保障体系。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痛点,创新打造“政府搭台、银企唱戏、科技赋能”的金融服务机制。“十四五”期间,安源区创新实施“三包一助”网格责任制,区领导常态化走访,精准对接并解决企业难题。在用工保障上,建成覆盖全区的“5+2就业之家”网点134家,吸引867家企业注册,并通过举办23场专项招聘会,累计为企业成功输送人力942人,提供了稳定的人力资源支撑。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五年的探索实践,让安源区尝到了“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甜头。站在新的起点,这片发展的沃土将继续厚植创新,让更多的“梧桐树”引来更多的“金凤凰”,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编辑:李锡念) 来源:安源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