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动态>安源镇:破冰“生人社会”的三重密码

安源镇:破冰“生人社会”的三重密码

发布时间:2025-11-06 点击数:11518
0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人社会”带来的社区关系冷漠、邻里交流匮乏等问题,已成为基层治理中的普遍挑战。安源镇通过警网融合、共享服务、居民共治三项创新机制,积极探索社区关系重建的有效路径,为破解“生人社会”难题提供了实践样本。


“关门不见”到“开门相迎”

警网融合织就“安心网”

图片

     “以前楼道见面都不点头,现在有事直接在群里喊人。”安源镇以“警网融合”为切入点,推行“五个一”工作模式,在石板村试点设立警网融合联络站,通过建立网格群、发放连心卡、召开警民连心会、举办“红蓝携手共建和谐”活动等方式,推动民警与网格员主动亮身份、履承诺。居民可通过“幸福360”智慧平台和“接诉即办”小程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响应,实现隐患早发现、矛盾早介入。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处理楼道堆物、噪音扰民等“邻里小事”近650件,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各回各家”到“互助一家”

共享服务串起“暖心线”

图片

     “孩子在社区学书法,我们家长也成了朋友。”安源镇通过“公益+低偿+商业普惠”的模式,推动服务覆盖全龄群体,促进居民在参与中增进联系。木杉塘社区围绕“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整合7家教育培训机构资源,累计惠及300余名儿童及青少年,家长在参与过程中也逐渐拓展了邻里交往。青林社区设立“邻工驿站”,开展技能培训120余人次,建立82人的“邻工技工”人才库,帮助居民实现就近就业,月均增收超2000元。共享服务不仅提升了社区便利度,也增强了社区情感联结。


“旁观者”到“当家人”

居民共治点亮“社区魂”

图片

     “当了‘红管家’后,整个小区的事都成了自家事。”青林社区推行的“红管家”机制,整合物业、业委会、党员和热心居民等多方力量,通过“群众提、集体议、共同办”的议事流程,有效解决社区治理难题。今年以来,各社区累计召开联席会议144场,解决民生问题457个,包括停车费调整、车位增设、充电桩安装等具体事项。此外,安源镇依托网格驿站打造“家门口的议事厅”,推动居民围绕养老、托育等议题共商共议,逐步建成邻里食堂、儿童托育中心,并活化利用废弃游泳池等闲置资源,切实提升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从“关门不见”到“开门相迎”,从“各顾各家”到“互助共享”,安源镇通过系统化、人性化的治理实践,逐步推动社区由“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转变,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经验。

(编辑:李锡念)

来源:安源镇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