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丨“一路”话变迁——芦溪“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综述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奋斗是最鲜明的注脚。“十四五”时期,于芦溪而言,是锚定高质量发展、深耕产业根基、厚植民生福祉的关键五年。这五年,芦溪始终以“中国电瓷之都”的产业积淀为底气,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从电瓷产业的数字化蝶变到新能源项目的扎堆落地,从城乡交通的互联互通到民生保障的提质增效,一项项硬核成果、一组组亮眼数据,不仅记录着芦溪奋勇向前的坚实步伐,更映照出芦溪儿女敢闯敢干、勇担使命的时代风采。
为全景展现这段砥砺奋进的征程,定格这份硕果累累的成就,即日起,芦溪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各平台特开设《非凡“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专栏,回望“十四五”期间芦溪的发展印迹,盘点各领域重点成果,展望未来发展的美好图景,激励全县上下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勇毅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芦溪篇章再立新功。敬请关注!
“一路”话变迁
芦溪“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综述

晨露未干的果实转眼端上市民餐桌,曾踩露求学的山路换成客运班车稳稳等候,辗转奔波的业务10分钟轻松办结……这些日常小确幸,正是芦溪人“出门见坦途、货运更顺畅”的幸福感来源,而这份幸福的根基,是“十四五”期间芦溪交通连接民心的跨越式成长。
锚定“交通强国”战略县域实践目标,芦溪县以“1+4”规划体系为总牵引,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一主线,将重点项目攻坚、“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城乡交通一体化、设施管养提质作为四大支撑,一步步推动交通建设从补短板、破瓶颈向提品质、优服务稳步跨越,为乡村振兴与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温热动能。
“一路”锚定全域交通新框架

路,要通往人心,先要在规划里保有温度。芦溪县深知,每一条路都连着百姓的柴米油盐、家乡的产业未来,所以从交通发展之初,就把“人心”放进了规划里,要建“国省道为主骨架、县乡道为支撑、农村路为基础”的综合交通网络,更要让这条路,能接住上埠镇电瓷的窑火,能载动银河镇果蔬的清香,能牵起偏远村组老人期盼的目光。
于是,以党建引领为主线的“1+4”规划体系慢慢成型,重点项目攻坚不盲目赶工,而是贴着产业需求走;“四好农村路”创建不流于表面,而是跟着村民脚步修;城乡交通一体化不搞“一刀切”,而是顺着通勤节奏调。如今,“县城到乡镇半小时、乡镇到村组一刻钟”不再是纸上的承诺,曾经藏在山坳里的村落,借着平坦的路,慢慢有了烟火气、有了产业劲。芦溪镇仁里村村委会主任刘建萍说:“五年前看着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真不敢想‘四好农村路’能好成啥样。现在好了,路平了,来村里的人多了,咱们的日子也跟着亮堂起来。”
“一路”打通县域发展拦路虎

规划再美,不如脚下的路实在。银河镇的傅伟昌,最懂这条路的分量,以前路窄得连车都错不开,满园的柚子熟了,只能眼睁睁看着烂在树上。“不是果子不好,是路不好,没人愿意来收。现在不一样了,路宽了,还专门加了错车道,货车能直接开到果园门口,今年光柚子就多卖了3万块。”他的账本上,记的不只是收入,更是一条路给村民带来的底气。
“十四五”这五年,芦溪聚焦百姓“出行难、运输难”痛点,累计投入约2亿元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00余公里新建改建的公路,铺在最需要的地方;200多个新增的错车道,设在最易堵的路段;安防工程全覆盖、危桥处置100%,护着每一次出行的平安。当“县城通一级、乡镇通二级、组组通水泥”的目标实现时,芦溪镇至南坑镇的产业路,早已成了沿线5个村的“希望路”,蔬菜基地的青椒、番茄坐着货车奔向县城、奔向更远的市场。村民们说:“以前下雨出门,裤腿上全是泥,现在不管晴雨,走在路上都踏实。”
“一路”守护道路畅通与颜值

路修好了,更要护好。就像家里的老物件,得常擦常修才耐用,芦溪的路被当成宝贝一样护着。上埠镇山口岩村的陈大爷,每天都要沿着公路散散步,他总跟人念叨:“以前下雨后,路上全是坑洼,走起来特别费劲。现在不管啥时候走,路面都平平整整的,路边还种了花,走在路上跟逛公园似的。”
这份“好”藏在芦溪的用心里。“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网格化管养体系,把责任分到了每一个人;每年逾700万元的养护资金专款专用,不让路“受委屈”;市场化养护团队定期巡查,哪里有破损,哪里就有修补的身影;联合交警查超限超载,五年查处600余辆货车,不是为了罚钱,而是为了不让好好的路,被压坏了。如今走在芦溪,不管是宽阔的国省道,还是窄窄的村组路,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连风里都带着“畅、洁、绿、美、安”的温柔。
路的尽头,该是人心的温暖。2024年,芦溪城市客运站搬进了旅游集散中心,公交卡办理、营运车辆办证,不用再跑好几个地方,一窗办理、一天办结成了常态。市民张女士办完业务,笑着说:“以前来回折腾大半天,现在10分钟就搞定,这服务,暖到心坎里了。”
芦溪的交通,总在悄悄照顾着每一个人。新增的5辆新能源公交车,坐着更舒服;新建的港湾式站台,下雨时能遮风挡雨;为了偏远山区的孩子,专门调了5辆客运班车、优化了5条班线,100多个孩子再也不用走山路上学。新下村的李女士提起这事,眼睛里满是感激:“以前孩子上学要走2里山路,刮风下雨的,我天天在家担心,现在班车直接到村口,看着孩子安全上车,我这心才算放下来。”就连极端天气、节假日,芦溪也没放松,交通隐患排查不停歇,只为让每一次出发,都能平安抵达。
从果农的货车直抵果园,到学生的班车通到村口;从茶农的茶叶不愁销路,到游客的旅途愈发顺畅,芦溪的路,早已不是简单的“通行道”,而是连着百姓好日子、家乡新发展的“幸福线”。迈进“十五五”,芦溪交通的新征程已然开启:沪昆高速芦溪东互通待建、农村公路数字化监测系统将上线、长赣高铁芦溪段快马加鞭,这份“路通民心舒畅、业兴家乡更美”的美好愿景,也必将在芦溪大地上绘就成更生动的图景。
(编辑:李锡念) 来源:芦溪县交通运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