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六大工程”•首善之区篇】陈金牙的“节俭账”算着大爱心
“他自己省着油盐过日子,却总把省下来的好处匀给别人,这份心啊,在当下太难得了!”提及陈金牙,高坑镇王家源村党总支书记黄海语气中满是敬佩,“说到他,村民们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说他是我们村的‘活雷锋’。”
1952年出生的陈金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外地入赘到高坑镇王家源村。初到村里时,他就带着一股踏实肯干的劲儿,和妻子一起勤恳过日子,邻里有需要搭把手的,他从不含糊。可天有不测风云,妻子去世后,无儿无女的他成了孤寡老人。如今,70多岁的他在村级门卫室值守,每天清晨准时开门、打扫院落,傍晚锁好大门、巡查一圈,这份微薄的收入,再加上政府发放的低保金,便是他生活的全部来源。

“陈叔每天早早起来,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连墙角的杂草都不放过,有时候村民忘带钥匙,他还帮忙照看东西,特别热心。”高坑镇王家源村工作人员黄欣经常和陈金牙打交道,“有一次我问他累不累,他说‘能为村里做点事,心里踏实’,这话我一直记着。”谁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位生活简朴、默默付出的老人,会一次次用善举温暖整个村庄。
让人动容的是,前不久,陈金牙竟将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500元低保金,全部捐给了老年食堂。2500元,在常人眼中或许数额不大,但对于靠低保金和门卫收入生活的陈金牙而言,每一分都来之不易。更让大家既心酸又敬佩的是,自老年食堂开办以来,陈金牙为了不给食堂添麻烦,从未在里面吃过一顿饭。

不仅如此,几年前,陈金牙还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既意外又感动的决定——签订器官捐献协议。当时工作人员担心他没考虑清楚,反复跟他解释协议内容,他却听得很认真,最后只说了一句朴实到极致的话:“我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大事,也没给社会帮上啥忙,要是死后能把器官捐给需要的人,让别人能好好活着,也算是我为社会做了点贡献,值了!”就这样,陈金牙在器官捐献志愿书上,一笔一划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用最朴素的语言,许下了最伟大的生命承诺。他并非万贯家财,也非声名显赫,只是高坑镇王家源村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农村老人。可正是这种源于平凡深处的伟大,才更具直抵人心的力量,让听着他故事的人,心里又暖又亮。
如今,陈金牙依然每天在门卫室默默值守,依然会关注老年食堂的动态,依然用自己的方式爱着这个村庄。他的故事,在高坑镇王家源村口口相传,也像一颗温暖的种子,激励着更多高坑人向善而行,这份源于平凡的伟大,终将在高坑大地上开出更多温暖人心的花。
(编辑:李锡念) 来源:高吭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