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前,红领巾从这里飘扬
今天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6周年纪念日,我们不禁回望——这条小小的红领巾,究竟承载着怎样的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
作者 | 张丹 曾俊
题图 | 系上红领巾的“小英雄”雕塑
出旗、奏唱队歌、授红领巾、宣誓……10月11日上午9时,萍乡市安源区青少年体育运动中心迎来了一场庄严而充满活力的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在鲜艳的队旗下,一批新队员戴上了人生中第一条红领巾,迈出了成为少先队队员的光荣第一步。今天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建队76周年纪念日,我们不禁回望——这条小小的红领巾,究竟承载着怎样的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
安源红领巾少儿基地。
01 红领巾少年的百年传承
2025年暑假,一段来自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红领巾少年”短视频在全网走红。短短20秒的画面,湿润了无数人的眼眶。许多网友感叹,这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最美传承的具象化,也是新时代少年童心向党的生动诠释。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黑色“小英雄”雕塑被系上鲜艳的红领巾,这样的画面之所以感动亿万网友,是因为为雕塑系上红领巾这一举动,仿佛是一次跨越百年的致敬,替我们所有人传承了这份绵延不绝的敬意。架起这跨越百年历史桥梁的,正是百年前诞生于安源的那条红飘带。
上世纪20年代,安源路矿聚集了大批饱受苦难的小矿工。1921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点燃革命火种,创办平民学校,为小矿工们开启了智识之窗。1922年,安源党团组织成立后,组织上考虑将安源“沦入污流的儿童们”联合起来,由此创立了党领导的第一个少年儿童革命组织——安源儿童团。
儿童团员通常是6至16岁的青少年,对象是直接参加劳动的小矿工和在工人子弟学校读书的工人子女。儿童团组织有三大纪律:保守秘密、不许打架、完成任务。第一批加入的包括王耀南等7名小矿工。儿童团员在党、团和工人俱乐部的组织安排下,通过站岗放哨、发传单、演讲及表演节目等形式助力工人革命前进。
1925年安源发生“九月惨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被武力镇压,俱乐部副主任黄静源为掩护同志和工人群众不幸被捕而遭枪杀,安源儿童团亦被迫解散,直到北伐时期才得以恢复。
百年前,安源儿童团员“每个人都有一根红带子,系在胸前”。这根“红带子”,正是今天少先队员胸前飘扬的红领巾的前身,浸染着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与信念。
2025年,“安源儿童团是少先队的先期组织”被正式写进了人教版一年级小学生的教科书里。从安源儿童团到劳动童子军、共产主义儿童团、抗日儿童团、地下少先队,这些胸前系着红飘带的少年儿童,在革命烽火中历经锤炼,意志坚定、不畏艰险,为敌后建设和前线支援贡献力量。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儿童团员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陈列在井冈山博物馆的“小英雄”雕塑,正是这段历史的生动缩影。
从安源儿童团的红飘带到新时代的“红领巾少年”,百年传承,感人至深。百年来,变的是曾经饱受苦难和屈辱的中国少年儿童,成长为今天健康向上、茁壮成长的阳光少年,不变的是在红飘带的红色精神连接下,一颗颗高举旗帜跟党走,争做红色接班人的小红心。
安源红领巾纪念馆内部雕塑。
02红色基因的传承实践
作为“红领巾诞生地”,安源区始终牢记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实践探索,让红领巾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安源区通过编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系统推进革命旧址的修缮与展示提升。同时,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将红色旧址、工矿遗存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打造主客共享的安源红色文化体验区。
其中,重点建设的安源红领巾少儿基地,集“三馆两中心一广场”于一体,采用“一点多维”和“展教一体化”模式,结合文物展陈、情景再现与AI互动等现代技术,生动讲述从安源儿童团到新时代少先队的辉煌历程。该基地每年接待研学实践的青少年超过30万人次,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依托“红领巾诞生地”的独特历史,安源区设计了“百年溯源之旅”“红领巾号列车”等特色研学路线,组织开展“红领巾爱祖国”主题队日、寻访“红领巾诞生地”等实践活动,让少先队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精神洗礼。
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创建“英雄中队”等,例如以黄静源烈士命名的“黄静源中队”,由烈士后代亲自讲述先辈故事,形成“从认知、认同到践行”的完整教育链条,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成长过程。
该区先后创排“红领巾”儿童舞台剧、《风从安源起》沉浸式演出等作品,特别是今年国庆前大型思政儿童音乐舞台剧《红领巾的诞生》成功试演,全市少先队辅导员代表、优秀少先队干部及队员代表、教师代表、群众代表等1200余人共同沉浸式感受了这场红色艺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盛宴,还制作《红领巾的小故事》动漫短视频集,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红色历史。
通过推行一台剧、一首歌、一套操、一本书、一支舞、一个队“六个一”工程,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与校园活动,使红领巾精神可知可感、可亲可近。此外,安源区还积极筹备首届“辣红安源 星火校超”校园足球联赛,将红色文化融入体育赛事,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与集体荣誉感,实现“以体育人、以文化人”的双重目标。
萍乡安源区举行的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
03红色精神的时代光芒
从安源到井冈山,从延安再到天安门,红领巾的火种在革命年代的少年儿童心里生根发芽,他们在党的组织和引领下,积极投身革命实践成为党的好帮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贡献了应有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中华优秀儿女在红领巾鲜艳旗帜的激励培育下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跨越时空的红领巾精神永放光芒。
一根红飘带,就是一颗种子、一份信仰。百年前,受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共产党人在安源革命实践的浸染,革命的火种悄悄在儿童团员心中播下。大革命失败后,王耀南、吴烈、幸元林等原安源儿童团成员坚定跟着共产党奔赴井冈山,走向新中国,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将军。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回忆自己当年入队时的情景——“记得入队时心怦怦跳,很激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是一种荣誉。”
只有将听党话、跟党走的种子深植童心,让红领巾的红色精神代代传,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每位少先队员入队时铿锵的旋律,总是久久回荡在心间。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025年8月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274位中小学生中,当被问到自己戴上红领巾时的情感时,有39.1%的学生认为是非常骄傲和自豪的,有31.8%的学生认为戴上红领巾是荣誉也是责任,还有27.7%的学生强调戴上红领巾会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让红领巾的红色种子在孩子心里发芽,这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安源区矢志不渝的努力。
(编辑:李锡念) 来源:当代江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