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动态>【上级媒体看上栗】上栗:文明之笔绘就多彩新画卷

【上级媒体看上栗】上栗:文明之笔绘就多彩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9-27 点击数:10590
0


     “才两年没回来,栗水河清亮多了,街边的老房子也穿上‘新衣裳’,咱上栗镇大变样喽。”近日,刚从外地返乡的李阿姨站在上栗县上栗镇焕然一新的街头,望着波光粼粼的栗水河和整齐翻新的屋舍,惊喜地说。

     上栗镇地处上栗县腹地,作为县域中心城镇,这里既有发展脉搏的强劲跃动,更有文明新风的浸润滋养。该镇有1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4万人,先后斩获全国文明村镇、2025镇域经济中部100强等称号。新老国道纵贯南北,萍洪高速穿境而过。斑竹山起义旧址的红色记忆与新城的蓬勃活力交织,共同绘就出“中心强、生态美、百姓富、文明兴”的动人画卷。

     思想铸魂,理论之光照亮文明征程。上栗镇始终把理论武装摆在突出位置,严格执行党委中心组“第一议题”制度,示范带动全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领导干部既当“学习者”更当“宣讲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屋场贴心会平台,把抽象的政策理论转化为接地气“家常话”,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以前总觉得政策离咱远,现在干部们拉着家常就把道理讲透了,心里亮堂得很。”老党员张伯在屋场贴心会上的这番话,道出了群众的共同感受。今年以来,全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数百场,覆盖群众数万人次,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浸润人心,为共建文明家园凝聚起强大精神合力。

     机制创新,精细治理夯实文明根基。在基层治理中,上栗镇敢闯敢试、善作善成,创新推行“贴心包户三落实”机制,织密织牢服务群众的治理网络。“有难处找楼栋长、找包户干部,准能解决。”社区居民王姐的称赞,是这一机制成效的生动注脚。该镇精准划分16个治理片区,组织干部下沉担任“贴心包户员”,开展“一对一敲门行动”,深入楼栋院落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千余场屋场贴心会、楼栋长议事会开在群众家门口,数千个群众诉求在一线发现、在一线化解,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基建提质,城乡蝶变传递文明温度。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上栗镇大手笔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城乡面貌提档升级。上栗镇新城区建设蹄疾步稳,上亿元资金的投入让平安中路、胜利南路等重点道路旧貌换新颜,一个个口袋公园如繁星般点缀城区,成为群众休闲好去处;老城区改造温情推进,南北街城市更新工程有序实施,燃气管网持续延伸覆盖。5.24万平方米小街小巷完成道路“白改黑”,3000余万元用于农贸市场升级,2.4亿元专项资金保障16个老旧小区改造,并同步加装电动车充电桩,彻底解决了居民“飞线”充电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新增5处停车场、2400余个停车位,停车难问题有效缓解。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品质显著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文化赋能,文明新风浸润万家灯火。文化是文明的灵魂。上栗镇深耕文化沃土,以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激活农村文化阵地。“大地红之歌・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文艺演出、移风易俗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轮番上演,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端午时节,栗水河畔龙舟竞渡,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传统民俗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农家书屋内书香袅袅,文艺汇演遍布乡村角落,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乡村更有精气神。不仅如此,该镇持续深挖红色资源,打造斑竹山党性教育基地、新民烈士陵园等红色阵地,通过情景教学、重走革命路等形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吸引赣湘两地干部群众前来学习感悟。泉之源乡村振兴示范点的蝶变之路,更是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鲜活范例,全年接待学习团体和游客130余批次、30万余人次。

     栗水河流淌着岁月的歌,灯火映照着文明的韵。站在新起点,上栗镇将继续以文明为笔、以实干为墨,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接续奋斗,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新画卷。

(编辑:李锡念)

来源:江西日报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