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教育>【聚力“六大工程”·首善之区篇】百年老校育英才,乡村教育焕新颜

【聚力“六大工程”·首善之区篇】百年老校育英才,乡村教育焕新颜

发布时间:2025-09-09 点击数:16534
0

崭新的教学楼与绿茵场相映成趣,实验室里学生们专注地操作着仪器,课后服务的非遗剪纸课堂上笑语盈盈……在萍乡市安源区青山中学,一幅幅充满生机的画面,正是青山镇近年来着力推动乡村教育发展、持续提升育人质量的生动缩影。

青山中学创办于1916年,跨越百年时光,这所扎根乡村的公办初级中学始终以“育乡村英才,促地方发展”为使命。今年中考,青山中学600分以上达25人,重点高中录取人数和普高上线率均创历史新高,这份成绩不仅让家长们喜上眉梢,更彰显着乡村教育的无限潜力。

图片

强师资:为乡村教育筑牢“根基”

“要让乡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一样优质的教育,师资是关键。”青山中学校长贺建刚的话,道出了学校发展的核心思路。近年来,学校一方面积极“引才”,通过区教育局统筹,引进多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着力“育才”,让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通过听课评课、教学研讨、课题攻关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教师谢如刚入职时,她面对乡村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一度手足无措。在师父李庆的指导下,她创新采用“情境浸润教学法”,将“红色润心、情境育魂”等理念融入课堂,不仅让学生爱上了语文,更帮助多名后进生实现了成绩逆袭。

如今,像谢如这样的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学校有市学科带头人2名、教学骨干3名、教坛新秀1名,区学科带头人2名、教学骨干2名,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获得广泛认可。

图片

创课程:为乡村学子拓展“能力”

“高自立年少时凭借快速、准确的算账能力,在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里名声大噪,投身革命后他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算好了每一笔“国家账……”在红色思政课堂上,革命先辈高自立后人曾继华用朴实而深情的话语,将高自立同志投身革命、坚守信仰的峥嵘岁月娓娓道来,让红色基因在学生们的心中悄然扎根。

青山中学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充分挖掘乡村资源与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五彩课程”体系。以红色大思政课程、橙色大健康课程、橘色大阅读课程、绿色劳动实践课程和蓝色科技创新课程为核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图片

“五彩园”劳动实践基地里,学生们零距离观察农作物生长,学习植物栽培技术;研学活动中,他们探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厚植爱国情怀。“未来我们将创新打造更多优质课程,让孩子们学有所乐、学有所成。”贺建刚说道。

图片

促协同:为乡村教育凝聚“合力”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近年来,青山镇始终锚定“让乡村学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目标,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凝聚起各界力量,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与质量。

图片

为优化办学条件,青山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与资金支持,统筹本级财政力量,专项用于辖区学校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同时,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引导当地企业积极参与教育公益,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多元力量。此外,青山镇还聚焦留守儿童、困难学生成长需求,创新启动“青亲港湾”乡村亲子课堂项目、开设公益托管班,为孩子们营造温暖成长环境。并在特色发展上,深入发掘各校办学优势,精准打造个性化学校品牌,推动乡村教育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式发展。

“青山镇将不断探索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更多乡村学子从这里启航,奔向更广阔的未来。”青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乐明表示。

(编辑:李锡念)

来源:青山镇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