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用 AI与卢德铭对话,这堂国防课有了温度!
9月2日,上埠镇卢德铭小学以“缅怀先烈、科技赋能、国防启蒙”为核心,创新开展“国防教育”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烈士陵园祭扫+AI修复红色史料+书写致先烈信件”多形式联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红色精神、树立国防意识。

在课堂上,老师一边操作电脑,一边向同学们讲解像素修复、色彩还原的原理。在老师的细致讲解与示范下,孩子们开始全神贯注地学习如何运用AI去修复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照片、旧文献等资料。当模糊的革命场景照片逐渐变得清晰,当残缺的红色文献慢慢补全文字,孩子们的脸上满是惊喜,不仅真切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更感受到了科技守护红色记忆的神奇力量。

今天看到卢德铭烈士的清晰照片,才知道他牺牲的时候才22岁,跟我哥哥差不多大,一想到这么年轻的他为了国家献出生命,我就特别感动。我们一定不要忘记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平时在学校里要认真学习知识,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长大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祖国、建设祖国,不让先辈们的努力白费。
“卢德铭叔叔,我们每天都笑得很开心,能安心读书、自在玩耍,这样的好生活,真希望您能亲眼看一看……”在“给先烈的一封信”环节,学生周雨欣趴在课桌上,用铅笔一笔一画地写着。教室里静悄悄的,20个孩子的信纸上,写着“卢德铭叔叔,我们每天都笑得很开心,能安心读书”“我们抗战胜利了”。这些稚嫩的文字,通过AI技术转化为语音,输入到烈士“虚拟形象”的数据库中。当屏幕上的“卢德铭”开口回应:“孩子,见字如面。你们笔下的安稳生活,正是我们当年浴血奋战的初心。好好学习,未来的中国就交给你们了”时,教室后排传来细微的抽鼻子声,几个孩子悄悄抹了抹眼角,红色的感动在这一刻直抵心底。
以前觉得“牺牲”“奉献”是课本里遥远的词,现在才懂他们拼尽全力、甚至献出生命,就是为了能让我们安心坐在教室里读书,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想告诉每一位烈士,你们的牺牲换来的,是我们清晨教室里的琅琅书声、放学后路上的欢声笑语,是爸妈陪伴在侧的安稳日常。今后,我也要把这份珍贵记在心里,上课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努力学好知识,长大以后用自己的力量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美好,不让你们的付出白费。

随后,师生们怀着崇敬之心走进卢德铭烈士陵园。身着整齐校服的师生们列队站在纪念碑前,学生代表手捧花篮缓步上前敬献,全体人员低头默哀,在寂静中静静追思卢德铭烈士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英勇事迹,红色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红色历史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科技是时代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两者结合起来开展教育活动,效果远超预期。孩子们通过学习AI修复历史资料,主动去探究历史、感悟精神,这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得多。而且还能让他们看到科技在传承历史方面的巨大作用,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相信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编辑:李锡念)
来源:今日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