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动态>七旬老人吃米粿险些丧命!关键时刻“海姆立克法”救了命

七旬老人吃米粿险些丧命!关键时刻“海姆立克法”救了命

发布时间:2025-09-02 点击数:16402
0

米粿、年糕这类软糯香甜的食物,是不少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尤其深受中老年群体喜爱。然而,看似普通的一餐,却可能暗藏致命风险——近期,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就收治了一位因吃米粿窒息,险些失去生命的患者。这场惊魂时刻,既让我们看到了气道梗阻的凶险,也凸显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关键作用。今天,我们就通过陈奶奶(化名)的真实病例,带大家全面掌握这门“救命技能”。


一顿早餐突发危机

米粿卡喉,奶奶命悬一线

事发当天清晨,72岁的陈奶奶(化名)像往常一样准备早餐,热气腾腾的米粿刚咬下两口,意外突然发生:她突然无法说话,双手紧紧抓住喉咙,脸色瞬间变得青紫,呼吸也越来越微弱。

家属见状立刻反应过来——食物卡喉窒息了!他们第一时间试图用手从陈奶奶口腔中抠出食物,但米粿黏性大,早已滑入气道深处,根本无法取出。短短几十秒内,陈奶奶的意识迅速模糊,最终陷入昏迷。

危急关头,家属想起曾在科普中了解过的“海姆立克急救法”,立即从背后环抱陈奶奶,双手交叉放在她的上腹部,快速向上挤压。一次、两次、三次……在反复按压下,陈奶奶突然咳嗽了一声,虽然仍未完全清醒,但自主呼吸终于恢复了!与此同时,家属早已拨打的“120”急救电话也有了回应,市二医院院前急救团队迅速赶到现场时,陈奶奶虽有呼吸,但呼吸窘迫症状明显,面色依旧青紫,意识也未恢复。急救医生立即为她连接高流量吸氧设备,并联系医院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转运至市二医院后,检查结果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动脉血氧分压仅45mmHg(正常成人约80-100mmHg),属于严重缺氧;口腔和气道内仍残留大量米粿碎屑;肺部CT更是提示双侧多发肋骨骨折(右侧3-9肋、左侧3-10肋)、肺挫伤、重症肺炎、血气胸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随后,陈奶奶被紧急转入ICU,医护团队立即为她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通过床旁纤支镜彻底清理气道内的食物残渣,同时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排出胸腔内积气,并给予抗感染、化痰、营养支持等治疗。经过一周的精心救治,陈奶奶的意识逐渐恢复,呼吸功能逐步改善,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转入普通病房继续康复。

从病例看关键

海姆立克法为何能“救命”?

回顾陈奶奶的救治过程,家属及时正确使用海姆立克法,是为她争取抢救时间的关键一步。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简单的“按压动作”,能解决致命的气道梗阻?

这就要从海姆立克法的原理说起:当人体气道被异物堵塞时,肺部会残留一定量的空气。此时通过快速挤压上腹部,会使膈肌突然上抬,胸腔容积瞬间缩小,肺部内压力急剧升高,形成一股“气流冲击”。这股气流会像“高压水枪”一样,将堵塞在气道内的异物冲出,从而恢复气道通畅。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陈奶奶出现的“肋骨骨折”,并非海姆立克法操作不当导致。医生解释,老年人骨质相对疏松,且当时气道梗阻已导致严重缺氧,家属为了尽快排出异物,按压力度可能稍大,加上异物堵塞引发的剧烈咳嗽,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骨折。

从急救优先级来看,“保住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当时没有及时用海姆立克法恢复呼吸,陈奶奶可能在“120”到达前就因缺氧死亡,后续的骨折治疗反而成了“次要问题”。


海姆立克法操作指南


常见误区

这些误区要避开,急救后别忘“收尾”

❌误区1:盲目用手抠喉咙

❌误区2:让患者仰头“顺气”

❌误区3:认为“咳嗽”不用管

正确做法是让患者弯腰前倾,利用重力帮助异物向外排出。可让患者保持前倾姿势,鼓励其继续咳嗽,同时密切观察,若咳嗽减弱、呼吸不畅,再立即用海姆立克法。


陈奶奶的病例是一次“有惊无险”的警示,也让我们再次意识到: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不仅能拯救自己,更能守护家人的生命。希望大家都能将海姆立克法记在心里、练在手上,让“救命技能”成为生活中的“安全保障”。


家介绍



陈虎  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主任学术职务:江西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急危重症分会常务委员,萍乡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曾先后在北京解放军三零二医院,浙大一医院进修学习,有二十多年临床工作经验。
擅长:感染性疾病、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呼吸衰竭、各型休克、各类中毒等危急重症的抢救治疗




崔远忠  主治医师从事重症医学近十年,曾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
擅长:多发创伤、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呼吸衰竭、休克、中毒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


(编辑:李锡念)
来源:重症医学科  崔远忠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