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动态>安源镇:社区社会企业激活“自我造血”幸福动能

安源镇:社区社会企业激活“自我造血”幸福动能

发布时间:2025-09-01 点击数:18597
0

 社区的活动室里,老师带着孩子闻歌起舞;社区食堂里传来阵阵饭菜香;维修师傅忙着给居民检修家电;这一幕幕温馨场景,都源自安源镇社区社会企业带来的“自我造血”活力。如今,安源镇正以培育社区社会企业为突破口,打破传统“等靠要”的被动困境,推动民生服务从“短期供给”转向“长效循环”,让幸福在家门口“生根结果”。


木杉塘社区:围绕“儿童友好”做文章,

让教培资源成为社区增值的“活水

“既要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也要让社区服务有‘源头活水’。”木杉塘社区以“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为契机,注册成立萍乡市安源区木杉睦邻社区居民服务有限公司,率先探索“教育资源整合+收益反哺社区”的“造血”模式。为避免教培机构“良莠不齐”,推行“白名单”筛选机制,深入发掘并整合辖区4家优质儿童教培服务机构充实到社区社会企业队伍,从源头保障服务合规性与专业性。以与优卓托管合作为例,社区免费提供场地支持机构开展试听课、公益讲座,帮机构省下宣传与场地成本,机构则以“10%收益返还”作为回馈,将增收部分反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仅这一合作就为优卓托管增收2万元,而返还资金已逐步用于儿童游乐设施升级、活动场地改造,形成“机构获利-社区受益-服务升级”的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木杉睦邻社企已为2家教育机构拓宽宣传和招生渠道,3家教育机构为社区开展日常活动提供师资力量,开展活动6次,受益居民280余人。“儿童友好”不仅成为社区名片,更成为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引擎。


青林社区:瞄准“邻里刚需”下功夫,

用精细服务绘就民生幸福的“画卷

“一碗热饭暖人心,一份工作稳生活。”青林社区以“解决邻里刚需”为出发点,成立萍乡市安源区新亲邻社区居民服务有限公司,构建“社区服务+灵活就业”双轮驱动的“造血”体系,让社区既有“烟火气”,更有“就业力”。

  依托现有邻里食堂,打造兼具社会、经济双重属性的“红邻食堂”,坚持“平价惠民、收支平衡”原则,每月服务就餐人员约460人次,实现收支基本平衡。对于社区居民而言,这里不仅是“不用开火的厨房”,更是邻里交流的温馨空间;而对于社区来说,食堂的稳定运营,为后续拓展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链接了家事速配、慧赣家等服务资源,启动“家门口灵活就业”公益项目,建设“邻工驿站”,利用家事速配小程序,整合家电维修、居家保洁、家居养老、代买代送、宝宝家事等19类生活服务,推出“邻工优先派单”机制,实现居民“一键下单、一键接单”,经培训后82名有家政、月嫂等专业技能的居民纳入了社区“邻工技工”人才库,优先承接社区内家电维修、居家保洁等订单,既解决居民“找可靠服务难”的问题,又让邻工实现“顾家、赚钱两不误”。目前,已有35名居民通过该模式实现就近就业、灵活就业,平均月增收超2000元。

  曾经“养老就餐难、就近就业愁”的问题,如今通过“食堂稳运营、邻工促增收”的模式,变成了“民生有保障、社区有后劲”的新气象。

老正街社区:依托“红色基因”谋发展,

以文旅融合激活老复兴的“脉搏”

  老正街社区依托全区实施“摇篮圣地 红色安源”工程,将红色资源转化为“造血资本”,成立萍乡市老街坊益家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探索以“红色研学+文创”为核心,打造“社区+景区+矿区”特色发展模式。

 不同于传统红色资源“重展示、轻运营”的模式,该社企更注重“资源变现”与“业态创新”,拟规划串联辖区红色旧址、矿区遗址与周边景区,打造沉浸式红色研学路线,吸引游客走进安源、了解红色历史;并筹备开设“辣红安源文创店”,进一步开发融合红色元素与地域特色的手工艺品、特色食品,让游客“带走安源记忆”。

  据悉,该项目将通过研学活动运营、文创产品销售等方式实现社区增收,同时为居民提供研学讲解、文创销售、餐饮服务等就业岗位,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社区“造血”发展同频共振,让老正街既保留“红色底蕴”,又焕发“发展新机”。

  从木杉塘的“儿童服务反哺”,到青林的“邻里刚需造血”,再到老正街的“红色资源变现”,安源镇正在以社区社会企业差异化探索,构建起“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自我造血”体系。未来,安源镇将持续深化社区社会企业模式创新,让每个社区都能找到专属“造血密码”,让居民在共建共享中收获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编辑:李锡念)

◆来源:安源镇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