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云南奶奶途径萍乡突发“急性脑梗死” 萍乡市人民医院分秒必争接力救治保患者平安
暑假期间
不少家长会带孩子旅游、探亲
长时间旅途不仅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对人的身体也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近日
萍乡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
就接诊了一位在旅途中
突发脑梗的患者
长途疲劳突发“急性脑梗死”
今年60岁的张阿姨,带着小孙子从云南出发,前往浙江看望自己的儿子。本来是一趟温馨愉悦的探亲之旅,没想到在返程的过程中却突然发生了意外情况。
8月14日清晨,张阿姨乘坐的大巴车在途经芦溪县时,她突然出现了左侧肢体乏力、言语含糊的情况,同车人察觉后,紧急将她送到了芦溪县人民医院。“她一直不说话,眼神看起来很空洞,小孙子跟她讲话也不搭理,当时我们只是以为她累了。”据同行的乘客回忆。
到芦溪县人民医院后,张阿姨完善了头颅CT,结果显示未见出血。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芦溪县人民医院立即与萍乡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联系,张阿姨被迅速转运到该院。
分秒必争 开启卒中绿色通道
在转运途中,萍乡市人民医院第一时间为张阿姨开启了卒中绿色通道,急诊科、神经内科等科室的医务人员做好了接应的准备。
该院院前急救医护人员为患者做好急救措施,并与其远在外地的家属电话沟通病情。一位护士还专门负责照顾好张阿姨的小孙子。孩子非常懂事,默默配合着医护人员的工作,大家都在为保护好张阿姨的生命健康努力着。
7:15,患者到达急诊科。
“患者身边没有成人家属陪同,并且从发病到送至医院,已经过去了快3个小时,接近4.5小时的静脉溶栓‘时间窗’,再耽误下去,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急诊科王勇副主任医师说道。医疗团队争分夺秒,一面与张阿姨家属进行沟通目前情况与风险,一面做好静脉溶栓的准备。在取得家属同意后,7时50分,静脉溶栓开始。
急诊取栓 抢下“黄金救治时间”
神经内科医生仔细观察张阿姨的状态后,对其头颅血管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头颅CTA检查发现溶栓效果不是很好,栓塞的血管部位并没有完全打通——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完全闭塞,具备急诊取栓手术指征。
再次与家属沟通病情及治疗方案后,家属对病情理解并同意行急诊取栓术。8时51分,患者被推入介入室行取栓手术。从入院到启动手术,全程仅用 1 小时 36 分钟,每一个环节都紧凑衔接,为患者抢下了宝贵的 “黄金救治时间”。
术后,张阿姨被转入ICU观察,情况逐渐稳定下来。脑部血管血运良好,第二天已经清醒。
术前术后对比(左图为术前)
目前,张阿姨的儿子已经从外地赶来萍乡。“母亲突然出现危急情况,我们人在外地真是一点忙都帮不上,多亏了医生们持续跟我们说母亲的病情。感谢医院当机立断,在我无法赶到的情况下代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救了我母亲一命。
健康科普|如何快速识别 脑卒中 ?
脑卒中救治重在及时,请牢记“BE FAST”卒中识别口诀:
B(Balance):平衡丧失,突然行走困难
E(Eyes):视力突然模糊或视物重影
F(Face):面部不对称,微笑时嘴角歪斜
A(Arms):手臂无力,抬起时一侧下垂
S(Speech):言语含糊,表达困难
T(Time):立即拨打120,时间就是大脑!
一旦发现以上卒中症状,需要马上就医!
神经内科易飞主任介绍,张阿姨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此次发病可能与长时间地旅途,劳累过度有关,长时间疲惫的状态,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导致脑血管处于持续的痉挛、收缩状态,可能会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可能会诱发脑梗死。
脑卒中黄金救治时间窗(溶栓期)通常为发病后4.5-6小时内,大血管闭塞患者取栓时间窗可延长至6-24小时。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口鼻歪斜、不能说话、手脚无力的症状,极有可能是脑梗,别犹豫,要马上拨打萍乡市人民医院急救电话6777777,到医院进行溶栓取栓治疗。
时间就是大脑
早一秒干预,多一分希望!
早期识别、及时送医
是挽救生命、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