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停摆22分钟!生死救援 在萍乡市人民医院展开……
“感觉一只脚都踏进鬼门关了,
多亏你们动作快,没有放弃我。”
日前
家住芦溪县的杨大爷在家人的陪同下
来到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向悉心救治的医护团队表达了感谢
这一温馨场景
源自不久前那场
紧张而扣人心弦的生命救援行动
8月5日下午3时,芦溪县宣风镇中心卫生院拨通了市人民医院急救电话,一名76岁的老年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及血糖偏高史,中午饮酒后开始突发胸绞痛,伴有大汗淋漓,症状持续无法缓解,需要立即转运至上级医院就诊。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团队立即抵达现场,评估患者病情后,予以氧疗、持续心电监护、静脉通路维持,将患者送到急诊科。
心脏停摆22分钟
16:02,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抢救室里,心电监护仪骤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刚刚从宣风镇中心卫生院转送而来的76岁患者杨大爷,突发室颤,心率波形瞬间变成杂乱无章的颤动曲线。这意味着他的心脏已失去有效泵血功能,全身器官正面临缺血缺氧的致命威胁。
“立即除颤!”急诊科团队没有丝毫迟疑,迅速按下除颤仪按钮。随着电流穿过胸膛,患者躯体猛地震颤,但监护仪上的心率波形依旧紊乱,室颤再次发作。医护人员随即展开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静脉推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心血管内科与重症医学科迅速进行紧急会诊,多学科团队齐心协力投入抢救,与死神展开分秒必争的生死竞速。
16:24,经过22分钟惊心动魄的抢救,监护仪上终于跳出规律的心率波形,杨大爷的血压逐渐回升。但危机并未解除,急诊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T改变”,明确了这场凶险的根源是冠脉血管闭塞。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早已待命,16:50,患者被直接送入导管室。造影显示,其右冠近开口完全闭塞,TIMI血流0级,正是这根血管的堵塞引发了致命的室颤。
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迅速行动,导丝精准穿过闭塞病变,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出一条红色血栓及大量白色泥沙样血栓,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后,于右冠近段植入一枚药物涂层支架。17:13,复查造影显示无残余狭窄,远端血流恢复正常。为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复发,团队又紧急植入临时起搏器,为患者筑起第二道生命防线。
筑牢康复防线
术后,杨大爷被转入重症医学科,此时他仍处于嗜睡状态,双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带着气管插管和临时起搏器,病情依旧危重。重症医学科团队联合心内科等多学科力量,为他制定了精细化的后续治疗方案。
监护仪24小时实时追踪指标,确保临时起搏器工作正常;呼吸机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动态调整参数,逐步改善呼吸功能;针对其高血压3级(很高危)和2型糖尿病病史,医护人员精准调控降压药和胰岛素剂量,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同时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密切监测心肌标志物变化,警惕心梗并发症。
护理团队则承担起细致入微的照护,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定期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协助进行肢体活动预防血栓,还通过轻声交流唤醒患者意识。当杨大爷逐渐清醒,能简单配合指令时,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告知家属“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经过2天的精心治疗,杨大爷成功脱离了呼吸机,拔除了气管插管,临时起搏器也顺利撤除,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顺利转入普通病房。8月13日,他康复出院。出院前,杨大爷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重症医学科,向医护人员深深鞠躬,表达了感激之情。
提醒大家
记住这些“心梗信号”和“雷区”
关键时刻能救命
警惕心梗“典型信号”:急性心梗常以“胸前区绞痛”为主要表现,多伴随大汗淋漓,且症状持续不缓解。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放射痛(如左肩、下颌痛)、心慌、头晕等症状,一旦出现需立即就医,切忌拖延。
远离“心梗诱因”:在饮酒后突发胸痛,而酒精正是心梗的重要诱因之一。此外,患者既往的高血压、高血糖病史,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牢记“黄金抢救时间”:心梗抢救的“黄金时间”为发病后120分钟内,尤其是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下降7%至10%。遇到心跳骤停,目击者应立即拨打120(或我院急救电话6777777),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尽快使用AED除颤,为专业救援争取时间。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