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 学校食堂运营前自查温馨提示
校园食堂食品安全关乎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新学期开学在即,为切实保障师生饮食安全,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上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学校食堂开学运营前全面自查工作温馨提示如下:
一、严格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学校校长(园长)作为校园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需进一步完善校园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将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按要求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 工作机制,全方位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二、全面开展食品安全隐患自查
证照资质自查:优先核查《食品经营许可证》原件及有效性,重点确认许可证有效期、许可经营范围。若许可证临近过期(建议提前30天)或已过期,需立即启动换证流程,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避免无证或超期经营;若食堂经营地址、布局流程、主要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需及时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确保证照信息与实际运营情况相符。
后厨环境深度清洁:在开学前,对食堂后厨开展全方位深度清洁,彻底清扫食堂内外环境,包括天花板、墙壁、地面、排水沟等各个角落,消除卫生死角,为食品加工制作提供清洁卫生的环境。
餐饮具及设备消毒:对餐饮具、工具、容器、设备进行全面清洗消毒,确保符合卫生标准。可采用高温蒸煮、化学消毒等合适的消毒方式,并妥善保存消毒后的餐饮具,防止二次污染。
库存食品清查:仔细清查库存食品、原料及相关产品,严格检查食品的保质期、包装完整性和感官性状,及时清理过期、变质和感官异常的食品,避免问题食品流入加工环节。特别要注意检查米、面、油等大宗食材以及干蘑菇、木耳、花生等易受潮霉变的食材。
“三防”设施维护与设备检修:检查并维护“三防”(防蝇、防鼠、防尘)设施,确保设施完好且能正常发挥作用,如修补破损的纱窗、更换老化的风幕机等。同时,对食堂的各类设施设备,如炉灶、冷藏冷冻设备、消毒柜、洗碗机等进行全面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为开学后的餐饮服务提供保障。
三、严格食品加工操作全过程控制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确保所有上岗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要求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工作期间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
食材采购与查验:严格把控大宗食材采购关,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食材来源安全可靠。认真落实进货查验制度,仔细查验每一批次食材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产品合格证明等相关凭证,检查食材的外观、新鲜度等,做好进货查验记录,做到食材来源可追溯。
防止交叉污染: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严格遵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要求,加强备餐区域管理,严格区分生熟食品加工区域,使用不同的加工工具和容器,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烹饪食品时,确保烧熟煮透,保证食品的中心温度达到规定要求。
规范食品留样: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对每餐次加工制作的食品进行留样。留样食品应采用专用工具、使用专用器皿盛放,并存放于专用冰箱内。留样量不少于125克,留样时间为48小时以上。安排专人负责食品留样工作,并做好留样记录,以备查验。
四、倡导厉行节约健康饮食理念
反食品浪费宣传:将勤俭节约理念贯穿于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备餐供餐及用餐等各个环节。通过在食堂张贴宣传标语、播放宣传视频、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引导师生养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践行“文明消费、节约用餐”的新风尚。
健康饮食引导:注重菜品的营养搭配,合理安排膳食,提供多样化的菜品选择,满足师生不同的营养需求。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品的供应,鼓励师生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健康食品,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五、强化校园食品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学校(含幼儿园)要建立并完善集中用餐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制定详细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明确学校校长(园长)、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关键岗位操作人员在应急处置中的具体职责分工,确保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开展应急演练:鼓励学校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通过桌面推演、现场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让相关人员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校园食品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各学校高度重视食堂运营前的自查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管理要求,为广大师生提供安全、卫生、营养的餐饮服务。上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将在开学后加强对校园食堂的监督检查,与学校共同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编辑:李锡念)
来源:上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