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区交出生态答卷:冬瓜槽褪去 “灰装” 披绿衣 这幅生态画卷太治愈
8月26日
人民网刊发文章《“赣”出“生态经”》
报道了湘东区冬瓜槽采矿区
从过去 3800 亩 “生态伤疤”到
三年多后变身绿意盎然之地的情况
(部分内容如下)
画卷修复,“生态伤疤”重披绿装
站在萍乡市湘东区冬瓜槽最高处远眺,连片的绿色涌入眼帘。成群的白鹭在田间“起舞”,与来回穿梭的农耕机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和谐的美丽生态画卷。
“经过三年多时间,冬瓜槽终于完全变了样。”萍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湘东分局局长段建辉感慨。
以前的冬瓜槽是啥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就是一片采矿废墟。”村民们一提起便摇头。
冬瓜槽采矿区经过生态修复后长出茵茵绿草,牛吃草、鸟飞翔,展现出美丽的生态画卷。
作为江南重要煤炭基地,这里300多家小窑煤井曾留下3800亩“生态伤疤”——基岩裸露、煤矸石成山、污水横流。
转折始于2021年12月,湘东区投入3.4亿元,启动冬瓜槽生态修复工程。
治理过程中,当地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水则水、宜草则草、宜景则景”的系统思维,实施“一矿一策”。
冬瓜槽治理前后对比图。
萍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湘东分局供图
“我们将地块相对集中、地形平坦的土地整治为耕地,将海拔较高的山顶山腰整治为林地。”段建辉如数家珍,以前采煤留下的污水坑,如今也被改造为优质水库,保障了农田灌溉。
车行冬瓜槽,山路蜿蜒。偌大的生态修复区,各种灌木错落有致,路边芳草迎风摇曳,一块块稻田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玉米杆挨挨挤挤,一片金黄。
(编辑:李锡念)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