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区:法律服务零距离 普法惠民暖人心
为进一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连日来,安源各地紧扣群众法律需求,积极开展基层普法宣传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助力提升居民法律素养与社区治理水平。
“以前调解靠‘老面子’,现在知道得把‘法’讲透才行。” 8月26日上午,东大街张家大屋社区的活动室里,一位参与活动的“银龄调解员”翻着记满笔记的民法典手册,和身边的同伴念叨着。为深化基层法治实践,提升社区工作者及“银龄”调解队的矛盾化解能力,该社区联合司法所开展了“情法相融・银龄善治”民法典宣讲与调解技巧分享专题活动,让这些常帮邻里解疙瘩的“老骨干”,实打实地学会了 “法律 + 技巧”的调解新招。
活动邀请司法所工作人员主讲,对方巧妙用“身边事”讲 “法律理”。现场,大家一同观看了相关视频,工作人员从矛盾纠纷的类型、特点切入,深入讲解矛盾纠纷调解的基本原则、实用方法和沟通技巧。同时,还抛出一连串居民日常高频遇到的纠纷问题,以“案例导入 + 法律解读”的形式,将抽象法条转化为“生活指南”——每一个案例都紧扣居民生活场景,从问题产生的原因、涉及的法律依据,到具体的取证方法、维权路径,均用通俗语言逐层拆解,让在场人员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之前邻居家装修弄裂了我家墙面,光想着私下凑合解决,听了今天讲的相邻权规定,才知道该怎么依规把事儿说清,还不用伤和气。” 社区居民陈大伯合上记着要点的本子,和身边人分享着收获。
来到高坑镇山下社区,一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普法讲座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踊跃参与。讲座现场,主讲人员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讲解民法,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案例,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内容展开讲解。他们特意挑选了近年来社区内发生的真实案件作为“教材”,从楼上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到高空抛物的责任划分,把居民的身边事配上通俗易懂的解读,让原本看似晦涩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起来。
“我之前一直担心,要是自家孩子在小区里被高空掉的东西砸到,找不着是谁扔的该咋办,今天听了讲座才明白,这种情况该咋维权,能找哪些人负责,真是解了我的大难题。” 居民张先生听完后难掩笑意,他还把讲座里提到的关键知识点用手机拍下来,打算回去讲给家人听。居民们听得十分认真,还积极提问互动,将自己日常遇到的类似困惑一一说出,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此次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实用的法律指引,也为基层治理工作注入了法治动能。下一步,安源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总结推广受群众认可的普法形式,针对不同群体精准开展特色普法,持续浓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筑牢法治基础。
(编辑:李锡念)
来源:安源区